不少國家經已開始用農產品提煉乙醇,替代汽油作燃料,但鑑於產能效益不大,短期內實難以取代石油的領導地位。面對油價高企,石油股無論長短線仍有力再上。
恐怖襲擊陰影在上周再次泛起,刺激國際油價大幅波動。石油分析師認為,由於美國石油庫存持續減少,以色列和黎巴嫩的衝突未必能平息,加上英國警方搗破恐襲陰謀的事件,預料不足以顯著拖累全球石油需求及航空業,相信油價本周會回升。
根據彭博資訊的調查,被訪的44名石油分析師和交易員,一半預期油價本周上升,比率高於前周調查所得的40%;不足三成預期油價未來數日下跌,另外兩成估計油價變化不大。上述調查,大部份是在英國粉碎恐襲陰謀前進行,因此未必能反映恐襲的因素。
油價於英國警方宣布粉碎在恐襲陰謀後急跌,當時部份投資者預料,事件將一如911,打擊全球經濟及航空業。不過,FimatUSA能源分析師哈爾夫說,自從2001年發生911事件,石油市場以至全球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航機搭客即使因今次事件而減少,也不會如911後那麼嚴重。
Ideaglobal引述石油業調查顯示,業內分析師預料,油價今年內有力挑戰每桶80美元的歷史高位,部份分析師更認為,未來數月內可升至100美元。
根據經合組織(OECD)數據,估計至2006年底,世界每天消耗8600萬桶石油,而且每年需求增加1.7%,換言之,十年後世界的石油消耗量每天逾億桶。而且,據國際能源總署預計,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國(僅次於美國),估計10年內,中國的石油需求將由目前每日600萬桶增至1150萬桶。
雖然石油供應仍未至於見頂,但是,世界現時用作石油供應緩衝的儲備也陸續失效,特別是當沙地阿拉伯的供應也開始出現隱憂,世界各地便開始尋找石油替代品,其中一項,便是以農產品提煉出來的乙醇(見話你知)。
乙醇產能效益低
雖然乙醇可以是石油替代品,不過,現階段乙醇產能效益仍然極低。以玉米為例,1噸乙醇的售價為3000多元(人民幣,下同),生產時需要3.3噸玉米(相等於1畝耕地的年產量),將這些玉米推出市場發售,可售3600元,遠高於乙醇,因此農民不願意把玉米賣給乙醇加工企業。此外,雖然甘蔗加工乙醇的產能較玉米為高,但國內甘蔗主要用於製糖。國內1噸蔗糖的售價仍較乙醇高出400元(見美術圖)。
以農產品提煉乙醇,更會衍生糧食安全問題的考慮。據美國農業部6月份報告預計,07年全球玉米產量將達6.8億噸,較今年略減1.6%,而玉米需求增速加快,總消費達7.2億噸,增長4%。為了滿足乙醇加工行業的需求,玉米庫存量將會更緊張,導致全球玉米供求失衡。
乙醇現時主要用作汽車燃料,所以其需求依賴汽車業的增長。05年國內汽車銷量為570.8萬輛,估計今年汽車需求增長15%至20%。
中海油發力追上
在汽油價格受控的情況下,乙醇生產企業卻必須政府作政策性補貼方能成事,否則政府必須先開放汽油價格管制,此舉將對大陸幾家壟斷性的油公司有利。短線來說,中東地區戰亂,破壞煉油設施,令到石油供應緊張,導致油價屢創新高,間接增加油公司的利潤。
除油價外,國內政策也有利石油業發展。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倡使用環保能源,未來5年,能源消耗要降低20%左右。
在國策推動下,煤的使用量必須減少,繼而轉用較環保的天然氣及核能。但核能發電牽涉複雜技術及高生產成本,暫時難以成為主流,相反,天然氣將會更被廣泛使用。
至於眾多石油股中,首推中國海洋石油(883)。雖然中海油05年營業額增長仍低於中石化(386)及中石油(857)約10%至15%,但其控制經營成本及純利成績均優於同業。純利方面,中海油賺253.2億元,增幅高達56.9%,相反,中石化及中石油分別只有4.9%及29.7%,相差甚遠。
未來5至10年,中國難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而且在世界性的求過於供局面下,石油股值得長線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