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嘉雯報道】為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荷,政府致力鼓勵市民使用私營醫療巿場,但購有醫療保險不等於沒有後顧之憂。有巿民投訴,今年初以千多元購買醫療保險,最近卻突然接到保險公司的通知,將於10月中止保單,惟新保單的保障範圍大幅縮減;有保險界人士稱,沙士後醫療保險巿場大幅增長,不少保險公司加入戰團後發現無利可圖,遂使出「斷保」下策以求趕客,相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梁小姐與四名友人今年1月向美國國際集團(簡稱AIG)轄下美亞保險有限公司(簡稱AIU)購買醫療保險,每人每年保費1,700多元,至今沒有索償,最近卻收到該公司信件,指有關計劃將於10月中止,客人僅可按比例退回400多元供款,亦可選擇投保另一新推出的意外死亡及永久傷殘保障,保費相若,但保障範圍大幅縮減。
可向保險業聯會投訴
「新嗰份保單淨係包住院津貼同手術費,以前有包嗰啲巡房費、麻醉師費用全部唔包。」梁小姐指該公司今年內曾單方面三度更改保單條款,她早前向該公司查詢,負責人只重申若客戶不接納,公司有權取消保單。本報昨未能聯絡該公司回應。
有業內人士指,保單一般會列明保險公司有權中止合約,但大公司絕少動用此「尚方寶劍」以免影響聲譽,該公司今次做法並不尋常,估計是數年前簽訂的保單無利可圖才出此下策,「𠵱家好多人睇私院,費用高好多,保險公司發現雜費好貴,普通嘅檢查可能已要幾萬蚊,計唔掂條數,惟有咁做。」
亞太區壽險總會會長黃錦輝指出,保險公司無權單方面中止合約,「佢咁做可能係想放棄呢個巿場,所以先整個咁嘅條款趕啲客走。」他指沙士後醫療保險數量大增,不少公司加入戰團,卻發現「冇肉食」,「香港嘅醫療收費冇準則,有啲醫生甚至會因應巿民有冇買保單而『安排』,今次事件只係冰山一角。」他說巿民可以向保險監理專員或香港保險業聯會投訴。
消委會數字顯示,有關醫療保險的投訴由04年53宗上升至去年67宗,今年單是首6個月已有41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