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鈣有助骨骼成長及預防骨質疏鬆,但很多市民都對高鈣飲食存有四大謬誤,有營養師指出,原來豆漿和預先包裝的豆腐都並非含大量鈣質,街市磚頭豆腐反而含豐富鈣質;飲豬骨湯更加沒有補鈣功效,因為鈣不溶入水中。她提醒市民,飲食不正確可能會導致身體鈣質不足。 記者:阮寶寶
中文大學賽馬會骨質疏鬆預防及治療中心營養師劉蘊怡,昨出席「婦女骨骼健康嘉年華」時指出,原來飲豆漿也不能吸收到大量鈣質,普通豆漿一杯(250毫升)只有30毫克鈣質,因為製造過程中隔豆渣把豆渣中的鈣質也隔走了,而加鈣豆漿一杯就含有300毫克鈣質,含鈣量是普通豆漿的10倍。
市民對另一種黃豆製品豆腐亦常有謬誤,原來在街市買到的磚頭豆腐,因用了石膏粉作凝固劑,會較超市買到的盒裝豆腐含鈣量為高。
一般人以為飲豬骨湯可吸收多些鈣質,但劉蘊怡指出原來豬骨中的鈣質不能經烹調而溶解在湯中,一碗豬骨湯只含3毫克鈣,加上豬骨含有高脂肪,用來煲湯實在太油膩,她建議大家可用瘦肉或魚來代替豬骨會健康些。愛纖瘦一族若嫌牛奶、芝士等一類高鈣食物含太多脂肪的話,亦可選擇吃蔬果來吸收鈣質,不過含鈣量就會較低,如四両蔬菜便有200毫克鈣,兩個橙或半個木瓜就有100毫克鈣。
多食鈣片易生腎石
有市民亦會選擇食鈣片來補充鈣質,但食得愈多鈣片並不代表愈好,劉蘊怡就不建議完全由食鈣片來吸收鈣質:「食食吓可能會食多咗,平均大家每日只需要吸收1,000毫克鈣質,但係如果長期食超過2,500毫克嘅話,咁就好容易生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