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於6月底已被認定將成為首隻H股晉身恒生指數成員的建設銀行(939),終於在上周五正式被確認為恒指新貴,與此同時,先後多次以「有望成為恒指成份股」而被炒作的富士康(2038)及港交所(388),亦將取代德昌電機(179)及聯想集團(992),成為恒指成份股。
市場對上述「加入」及「剔出」的股份並不感到意外,但建設銀行正式成為恒指成員,對恒生指數產生多方面含意:(1)建行是真正新加入的成份股,並不涉及剔除現有成員股份,而恒指成份股亦因此由33隻增加至34隻。(2)H股於1993年來港上市至今,首次有H股被納入恒生指數。(3)恒指計算方法亦改以股份之流通市值調整作計算,並非以總市值為基準,並將每隻股份佔恒指比重設定15%上限。
由於恒生指數於本港股票市場已確立牢固的認受性,而今次改動亦可說是恒指推出以來的最大變更,為免影響太大,新轉變將按3個階段實施。因此,於9月11日正式生效的新恒指計算方法仍屬第1階段,對各類股份影響並不太大,只有滙控(005)佔恒指比重由目前的29.12%降至25%,其他成份股所佔比重將有0.01至0.05個百分點的調升,而中國移動(941)的調升幅度則為0.26個百分點,真正的影響十分輕微。筆者預期滙控股價難免有壓力,但由於市場對其所佔比重下調已有心理準備,因此調整幅度亦十分有限,反而在指數新計算方式生效前的一兩個交易天,會有較多基金為其指數組合比重作最後階段調整,假若其他市場因素不變,滙控股價屆時將有較明顯調整,但亦為長線投資者提供一個入貨機會。
至於新加入的成份股,建行、港交所及富士康於周一股價料有短暫刺激而上升,但由於上述3隻股份近期亦因有關憧憬而略為造好,因此股價稍作上升後將面對獲利沽壓,但在恒指新組合生效前的一兩個交易天,即下月7日及下月8日,仍會出現另一次指數效應,令上述3隻股份有機會再次造好。
富士康不宜追入
不過,這些均屬於指數變動所產生的效應,但以長線投資角度來看,筆者認為港交所的吸納價值較高,由於該股於拆細每手買賣股數之後,股價已明顯有壓力,加上遇着大市交投淡靜,股價調整不少,並在46至50元水平整固,筆者相信踏入9月份後,港股交投及新股上市將轉趨活躍,而內地恢復批准A股上市,對中資股來港上市仍不會構成負面影響,故港交所下調至50至51元水平後,估值較其他主要交易所吸引。因此,若股價因好消息證實而出現調整,乃是趁機吸納的時候。建設銀行股價短期在3.6元有阻力,但若宏調對銀行業務影響不致太大,建行中線仍有望見4元。反觀富士康股價受手機行業競爭及行業變數較多,暫不宜追入。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