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手記:一人一部電腦 短期難成事

矽谷手記:一人一部電腦 短期難成事

幫助內地貧童上學的「希望工程」以「人人有書讀」為口號,對時事熟悉的讀者相信都會記得。
去年初美國人NicholasNegroponte發起「人人有腦用」計劃(「腦」指手提電腦,英文OneLaptopPerChild,簡稱OLPC),目標是在本年底或明年初開發出價值100美元的手提電腦,幫助教育各地貧童;矽谷重量級公司Google、AMD及RedHat均有份參與。
此計劃的概念相信可追溯至克林頓時代提出的數碼鴻溝論(Digitaldivide):隨着資訊科技,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使用者將獲益良多,但亦有很多人因為經濟條件或其他原因無機會使用、無法受益外,和前者的距離愈來愈大。要縮窄這差距,資訊科技必須推廣至世界每一角落。

解決窮鄉僻壤電源問題

這計劃公布後一直是IT人的熱門話題,技術上的難題包括如何把成本限制在100美元之下?在缺水缺電的窮鄉僻壤,如何提供電腦所需的電源?
據OLPC網站資料,他們打算採用一種脫胎自平價手提DVD機的LCD,成本約35美元;軟件方面採用免費及開放源碼,包括Linux作業系統,在這方面RedHat是專家。
至於電源,所有設計都包括人力發電的部件,早期發表的原型那個手動發電用的曲柄幾乎成了此計劃的「招牌」。
不少網民對OLPC技術好奇之餘亦十分支持,建議其以較高價公開向大眾發售,盈餘用作津貼貧窮地區;當然反對意見亦不少,很多論者認為Negroponte捉錯用神,貧窮地區應優先改善醫療衞生。
印度教育部官員最近亦表示不計劃訂購OLPC,認為花錢請教師及建教室更為合適。
另一派反對者基本上同意學生需要用電腦,但不是OLPC。他們的論點包括:把舊電腦(如被大企業淘汰的舊款)翻新,成本會更低;發展中國家擁有電腦的比率可能不高,但手提電話卻十分普及,目前手提電話已具備上網瀏覽網頁及文書處理的功能,若連接螢幕及鍵盤已可當電腦使用,豈不是比另買電腦更划算?

翻新舊電腦成本較低

Microsoft日前展示了一部行WindowsCE名為FonePlus的器材正是這個概念。
此外,Intel主席亦曾批評OLPC只是一件一百美元的科技玩意,該公司最近展示了名為Eduwise的400美元手提電腦,並謂比OLPC先進。
無論如何,OLPC看來投產有望,目前尼日利亞、巴西、阿根廷及泰國均表示有興趣。筆者希望貧窮地區兒童早日受惠,同時這些電腦不會被浪費。
阿股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