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基本步:分散投資風險有妙法

理財基本步:分散投資風險有妙法

我們常常談到透過分散投資可以減低風險,其實所說的,是不同類型投資項目,在不同市況及經濟周期下,會有不同的表現。事實上,沒有人能夠100%準確預測未來的投資市場方向,所以需要適度分散投資,以減低風險。一句較貼切的西方諺語就是──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同一籃子裏。

一般香港人的主要資產均集中在港元存款、港股及本地物業,個人財產因而深受本港利率及經濟表現所影響,故特別需要分散個人資產組合的風險。
分散投資的關鍵,在於投資工具之間的相互關係(或相關性)。每種投資工具均有不同因素影響其表現。以股票來說,影響因素包括管理層質素、企業盈利能力、財務狀況及行業盛衰周期等;而影響債券的因素則為息口去向、信貸評級、孳息差距及滙率等。鑑於影響因素不同,在同一時期內,表現亦可能有異。

相關系數箇中關鍵

通常相關性是以相關系數(CorrelationCoefficient)來量度。相關系數的數值介乎於-1與+1之間。+1表示兩項資產表現方向完全一樣,幅度亦相同;-1則表示方向完全相反,即表現會背道而馳,升跌幅度亦一樣。若相關系數值是零,則表示兩者完全獨立,彼此沒有任何關係。
倘若客戶主要資產為新興市場股票(以MSCI新興市場指數為代表),則不妨考慮持有一些美國債券(以雷曼美國債券綜合指數為代表),因兩者的相關系數為-0.17,表示兩者的走向相反,同時持有的話,可以分散風險。
在制定個人投資組合時,投資者需要了解自己可承受風險的程度,並把投資從資產類別、地區及行業三個主要層面,將風險加以分散,藉着不同投資項目在同一市況下的相異表現平衡風險。

用成本平均法入市

然而,若要達到理想的分散風險效果,則應考慮加添跟現有資產相關系數值為負數、零或接近零的資產。
此外,透過成本平均法,不論市況高低均嚴守紀律地定期定額入市,屬於時間方面的分散投資;跟一筆過投資相異之處,是後者必須準確掌握入市及出市的時間,賣出價高於買入價,才可獲利。然而,成本平均法於任何時間均在入市,能在單位價格上升時買入較少單位,單位價格下跌時買入較多單位,長遠來說,可以減低市場波幅的風險。
沈浩良
投資服務部高級經理
蘇黎世保險集團(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