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訊:碧海金沙名不副實

上海通訊:碧海金沙名不副實

上海奉賢的海邊出現了一個名為「碧海金沙」的場所,據說是建設了好幾年,如今,從海南運來的細沙已經取代了原先的碎石,人造的海水淨化設備也發揮了作用,所以,周邊的海水正由黃變藍。諸多的好處,強勁的推廣,上海人哪有不信之理?加上這裏本來可供娛樂的地方就不多,遇上炎熱的夏季,來「碧海金沙」瀟灑走一回的慾望就更強烈了。

消費價昂水鹹沙粗

「碧海金沙」成了新一季的「餃子館」,其「插蠟燭」的密集程度,足可與高峯時段的地鐵人民廣場站相媲美。去「碧海金沙」,其實遠非像宣傳的那樣,開設旅遊專線的相關事宜其實還在商談中,所以,若沒有自駕車,那是要坐公交線路(巴士)的,下車後,起碼要步行15分鐘。人沒下水,先熱得跟「豬頭三」一樣。
「碧海金沙」實際上是沒有大門的,因為還沒有來得及造,蜂擁的遊客就到了。道路地面不整還好說,要命的是還堆着許多沙石水泥。倘若要從簡陋的停車場到遊樂場地,那就要坐收費的電瓶車,兩元。從此,花錢的流水就難以抑制──門票50元,游泳體檢5元,租用太陽傘100元,押金300元,租用帳篷40元,救生圈10到20元,4人遊艇每小時60元,就連最簡單的盒飯,也要20元,是市區內3倍的價格,所以,每個人沒個150來元,根本就無法下水。這讓人很是盼望據說是免費的香港淺水灣。
碧海,原來是圍在水泥堤壩內的一圈,海水很鹹,在陽光照射下呈現的是暗藍色,與「碧海」總體上有很大差距;「金沙」,因為是人造波浪太規律的緣故,被推成兩截,脫了鞋在上面走,還是有各種各樣的小石子硌腳。與夏威夷和巴塞隆拿的人造海灘一比,這裏,不像是一個讓人放鬆愜意的場所,倒更像是一個流放之地……
但──沒有人會因為「碧海金沙」的種種名不副實而停止前行的腳步。因為,相信媒體宣傳和隨大流的心理,永遠是上海人性格的主旋律。
游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