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爭做首家 恒生指準備好<br>外資行內地註冊快落實

東亞爭做首家 恒生指準備好
外資行內地註冊快落實

因應世貿在年底完成開放金融市場的過渡安排,消息透露,中國銀監會已向外資銀行下達了討論文件,就世貿開放後,外資行在內地註冊成為本地認可機構(localincorporation),尋求業界意見。日後外資行若成功在內地註冊,在增設分行的數目及據點上,將享受國民待遇,即不受限制。業界估計,外資行可望最快年底前,能提交註冊本地認可機構的申請。

【本報訊】據悉,外資銀行可在未來兩星期內,就討論文件向當局提交意見,相信銀監會稍後將再發出正式諮詢文件。據了解,文件指外資行要在內地經營個人人民幣業務,及吸收本土居民人民幣存款,必須將內地分行轉為本地註冊經營(外資行內地分行只能經營企業銀行業務)。
文件建議,本地註冊的最低資本要求10億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可包括發行銀行卡(提款卡、扣賬卡及信用卡等),銀監會將因應銀行的風險管理、資產負債狀況及其他經營比率的綜合指標,審批本地註冊的申請。日後本地認可機構的企業稅率,亦會與內地銀行劃一為33%。

註冊最低資本10億

東亞銀行(023)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表示,董事會已討論了該銀行將內地分行註冊為本地認可機構的建議,若內地正式容許申請註冊,相信東亞會爭取成為首家本地註冊的外資行。該銀行中國業務總部主管余學強補充,參考96年當局容許外資行申辦人民幣牌照的步驟,估計當12月10日內地市場全面開放生效後,外資行可獲准即時提交本地註冊申請。
恒生銀行(011)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亦說,若監管當局規定必須成立本地註冊機構,才可享受等同本地銀行經營條件,恒生一定會申請。目前該銀行在內地資本已達36億元,扣除投資興業銀行的16億元,亦有20億元,未來3年並會再注入10億元,用作內地分行的發展,故該行的資本水平,一定符合本地註冊要求。

李國寶指東亞會爭取成為首家本地註冊外資行。 梁鑑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