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搖籃皇仁書院兩名應屆會考生聲稱不堪學業壓力,鋌而走險以行劫減壓。名校生壓力是不是特別大?熬過殘酷淘汰制度的學生認為有競爭才有進步;也有人因一時失手少拿數分而內疚,「喺名校讀書嘅學生通常自我要求較高,因為社會、父母都對名校學生有期望,唔可能冇壓力。」
皇仁書院理科學生William說,校內競爭氣氛不算劇烈,「班內同學互相比較成績一定有,如果完全冇壓力點會有進步?」文科生Ricky小學成績平平,躋身皇仁感到「個個都好勁」,「外邊啲人認為名校生叻啲,父母期望又高,所以喺名校讀書嘅學生通常自我要求較高,唔可能冇壓力。」
地區名校學生也不輕鬆,在官塘區一間Band1名校就讀文科的準中五學生Leo,去年升上中四後便忙得透不過氣,「我讀八科,一個月至少有五、六個小測,臨考試前兩日科科都測驗,凌晨一、兩點都未溫晒,根本唔敢瞓。」
根據Leo平日作息習慣,他每日放學後花七小時溫習,連同上學的七小時,每日有近三份一時間用作讀書,僅能在洗澡與吃飯時鬆一鬆,其他時間都在作戰狀態,「試過失手唔小心答錯題冇咗幾分,覺得好內疚。」同校的Billy擔心會考,「出年會考轉制,中文要考埋口試同綜合能力,以前冇人考過,冇得貼題目,真係好驚。」
「大魚小塘效應」有好處
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心理學系主任侯傑泰年前曾進行一項涵蓋26個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研究,評估各地共10萬名名校高中生的自信心水平,結果發現各地名校生的自信心均低於整體學生的平均水平,證實教育家提出的「大魚小塘效應」(Bigfishlittlepondeffect)對學生有好處,「一個程度唔錯嘅學生喺名校,因為壓力太大而影響身心發展,如果佢喺中等學校,壓力輕啲,表現可能仲優秀。」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梁貫成指出,自升中派位組別五年前由五個改為三個後,第一組別學生(Band1)由以往佔每年首20%最佳成績學生,增至33%,即屬舊制Band2的前13%比率學生升至Band1,令校內高、低能力學生分別明顯,低分學生承受較大的壓力。
記者 羅偉光 馮婉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