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 礙 - 蔡瀾

障 礙 - 蔡瀾

留在香港這兩天,最忙的還是吃,吃,吃。
《蘋果》的這個專欄,到處可寫,但是《壹週刊》裏的食評,不能憑空想像,總得到餐廳試過,方可下筆。
四十八小時之內,吃了七餐,最後淘汰了七間,批評和推薦兩家餐廳。
第三天輕輕鬆鬆和大家出發,到岡山吃水蜜桃去也,同行的有查先生、倪匡兄夫婦,與一大群好友,可玩得不亦樂乎,但這都是我們的個人空間,所到餐廳和酒店又從前談過,就不會直寫出來了。

在飛機上,閱讀日本報紙,有則新聞說政府的新方針,正在檢討聘請菲律賓的護士,以及照顧病者的女傭,還有讓外國高幹在日本工作手續簡化,預定在二○○六年通過外勞法,來應付社會的「少子高齡」。所謂少子,就是日本人不肯生,人口增長率已是負數,高齡者則佔全國的六成以上了。
日本的報紙一向用字嚴謹,不容錯失,連廣告辭句,也要經過再三審閱,才能發表。像殘廢這兩個字,是千萬不能用的,只可以身體障礙者稱之。瞎眼的,叫為視覺障礙。同樣的,啞,是語言障礙,絕對不會像香港報紙那樣,連方言俚語也採用為標題。
而老一字,當今尚可用之,但已有漸漸變為高齡者傾向。
如果你是聾是啞,在日本生活是很幸福的,他們很照顧這群人。瞎子叫為視覺障者,也很受照顧。
報上報道有家文具公司,生產了一架叫Tepura的機器,只要輸入文字,一條膠圈就會出現,把文字翻譯成凸字,以供視覺障礙者用,已賣了十幾萬架。
用得多是旅館,把凸字貼在電梯或床頭的開關,讓視覺障礙者一摸,即能辨別,當今百貨公司和藥房等都已採用來介紹商品。我們的社會,什麼時候才做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