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八月六日「港台」的《不是香港人》,有兩件事,不滿意。
一、主角,也就是鄙人太肥,比正常體重多了五十磅。我曾經跟攝影師說,我願意盡量配合指示行行企企,但他要把我拍得像周潤發;明顯地,這個肥而醜的男人,絕不像周潤發。
二、這個《不是周潤發》節目,插播了一段婆仔屋展出「尊子作品」的舊片段,旁述似乎暗示婆仔屋的衰落,跟這個「作品展」有關。我不知道展覽詳情,訪問中,也沒多作評斷;對不知道的事情,我向來懶得評斷;事實上,畫面接上我的時候,我正站在一幢法式大屋的天台,我的回應是:「我對這件事,沒有深究。」我不怕談政治,我只是不喜歡讓一條舊片,塞到我的訪問裏去,讓人覺得我很「政治」。
我不知道尊子先生,多年前,在澳門展了些什麼,更不知道,他想在澳門搞些什麼。人家的訴求,我既不關心,也不了解;我很討厭這條舊片,把我跟這些既不關心,也不了解的東西綑在一起。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情,有自己的苦衷;澳門人的「謹慎」,有地理關係,歷史原因;是好是壞,不宜妄下評斷;我在訪問裏,不斷強調尊重,可惜,「尊重」這個詞,因為時間不夠,沒有面世。
我不關心政治,因為「政治動物」,十九散發惡臭。我對所謂的「補鑊黨」,或者由李柱銘、張文光之流攪合成的「扮民主派」,同樣厭憎;我看立法局會議,唯一想看的,就是天花塌下來。我不關心政治,也不理會時事,要不是賤物橫行,看着生氣,我才不會「針砭時弊」。
除了兩個「不滿意」,這輯《不是周潤發》,製作絕對認真,攝影、配樂和旁白,堪稱一流。
《警訊》搵人扮賊,叫「模擬片段」,下回人家訪問我,不知道能不能禮聘周潤發客串,照樣來個「模擬片段」,可以美化畫面。
代郵:親愛的讀友,石頭店「散貨」,不等於執笠;我會努力再經營兩年,勢頭不對,兩年後,再考慮執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