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中醫領域屬「消渴」的範疇。現存中醫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已有闡述,以後歷代續有補充深化,可說是走在世界之先。西醫發明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一大突破,惟死於慢性合併症的人愈來愈多,中醫運用它獨特的理論和天然的藥物,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合併症中凸顯出它的優勢,表現在:其一,中醫憑着「治病必求於本」的理論,在治療糖尿病中發揮優勢,可以使血糖長期穩定在正常範圍。
養陰健脾益氣活血
中醫認為陰虛是糖尿病發生的實質,脾虛是糖尿病不愈的根本,血瘀是糖尿病合併症產生的關鍵。中藥可以把養陰、健脾、益氣、活血藥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從而使糖尿病從根本上得到治療;其二,中醫在治療糖尿病過程中貫徹其「整體觀念」,可令在降糖的同時,增強患者體質,糾正臟腑、氣血陰陽的失衡,雖然中藥降糖速度緩慢,但療效持久、血糖下降和體質增強呈同步改善;其三,中醫運用「活血去瘀」的方法,能較有效地防治糖尿病患者由於血液粘稠度增高而併發心、腦、腎及周圍血管等病變,對提高患者生存質素有重大意義。
中醫常用來治療糖尿病的中藥有:北芪、太子參、淮山、熟地、杞子、五味子、桑椹、麥冬、天冬、玉竹、黃精、龜板、靈芝、知母、花粉、葛根、蒼朮、白僵蠶、黃連、烏梅、粟米鬚、刺五加、首烏、丹參、澤蘭、桃仁等。具有降糖功效的食物有:蠶蛹、黃鱔、泥秋魚、豬胰、冬瓜、苦瓜、茨實、香菇、番薯葉、青豆、白菜、黃瓜、番茄、洋葱。不宜食的食物有食糖、糖果、甜糕點、果醬、奶油、薯仔、番薯、芋頭、甜食、甜飲料、蜂蜜、動物脂肪、油炸食物及含糖高的水果等。
食療方面可用:北芪1両、豬橫脷1條或蠶蛹2両、豬胰1條或粟米鬚1両、瘦肉8両,煲湯飲用均適用於任何類型糖尿病。
撰文:卓健中醫醫療中心黃嫦
逢周二及周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