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別具匠心地送公民黨總部一盤花卉擺設:雪白的方形淺盤,堆起蒼苔斑駁,玲瓏幾株芒草,襯托着兩株深紫花瓣、墨綠葉子的蝴蝶蘭,公民黨的紫、綠、白黨徽,竟然這麼自然地表露出來。想起當時反覆討論採用什麼顏色作代表,現在深慶選擇佳妙。
這天是立法會真正休會後與傳媒茶敍,銷售稅是其中一個話題。有傳媒朋友說,公民黨先說「持開放態度」,令人感到立場含糊,現在又似乎「轉軚」反對,難以捉摸。其實,公民黨從來沒有「轉軚」,問題在於我們對重大政策習慣了先作分析討論,多方考慮和聆聽才決定方針,很少一下子就表示贊成或反對,於是給外界一個「態度含糊」的印象。但清楚考慮之後,我們就會依據原則和道理決定,不輕易改變立場。
以秘密監聽立法為例,我們從頭至尾都不反對立法,反而十分着緊政府須早日提出草案,供市民大眾研究及討論;但我們看到條文之後,對其中疑點尋求解答就會十分執着,若最後也得不到合理的解決辦法,而我們提出的辦法又遭漠視,知道無可避免會造成嚴重損害,就會反對到底。其實例子不限於秘密監聽,對二十三條立法、對政改方案,我們的態度都是這樣。所以我們往往很重視和當局商討,以期找到可行的妥協,回應市民合理的關注,從來不為反對而反對。
可能在特區政府非友即敵的政治環境,「持開放態度」難免招人誤解,以後我們應改說:「在理性討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