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睇骨科精神科 濫吃健康產品<br>港婦更年期症狀當病醫

亂睇骨科精神科 濫吃健康產品
港婦更年期症狀當病醫

【本報訊】長久以來,「更年期」一詞都帶着負面意思,用作揶揄心情煩躁的女性,但對於這種切膚之痛,女性卻認識不深。有婦產科醫生表示,有更年期婦女寧服用巿面上的健康產品,卻拒絕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本港女性接受率只是外國的九分一;也有女士因周身骨痛、心情煩躁向骨科、精神科等醫生求診,糾纏經年才得悉自己步入更年期。醫生提醒婦女,只要選擇適當方法,更年期也可以變得輕鬆自在。 記者:張嘉雯

本港婦女一般在45歲至55歲之間踏入更年期,體內荷爾蒙分泌會減少,卵巢功能逐漸衰退,最後消失,出現停經,根據本港統計處2005年的數字,45至49歲的女性約有34萬。婦產科專科醫生李福謙指,經期紊亂、熱潮紅、陰道乾澀、情緒不穩、失眠等是更年期的症狀,巿民需多加留意,「後期仲會出現骨質疏鬆症,又因為泌尿系統退化容易出現陰道炎而導致性生活不協調。」

荷爾蒙補充療法佳

香港婦產科學會2002年的調查顯示,約兩成受訪者受更年期困擾,但當中只有一成五人與配偶談論更年期問題,亦有巿民根本不清楚更年期已悄悄降臨,「佢哋最初骨痛就走去睇內科、睇骨科,照過晒MRI(磁力共振)、CT(電腦掃描),情緒好低落就走去睇精神科,最後先返嚟搵婦產科醫生。」
本港現時只有8%女性採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紓緩更年期症狀,外國的比例則達六至七成。李福謙解釋,本港女性過度憂慮荷爾蒙補充療法會提高乳癌風險、肥胖、身體積水等,但根據美國的調查,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女性,患乳癌的比例較一般女性只高萬分之八,出現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病的比例亦少於萬分之八,而且可以減低骨質疏鬆的情況。

勿亂服植物雌激素

他指出,一般服用一至三年荷爾蒙即可紓緩症狀,若子宮已切除,可以單獨服用雌激素,一般人則要同時服用黃體酮素作保護,「有啲人會睇完醫生之後唔去覆診,就去藥房自己買藥,咁樣其實係好危險,淨係買雌激素,保護唔到子宮,又或者如果佢有血壓高,就要轉藥。」
他提醒女士切勿胡亂購買坊間的植物雌激素服用,「佢哋講得好好聽,話係植物提煉,無副作用,但係佢哋無客觀數據支持,安全程度無人知,來源地有無受污染唔知,我對呢啲產品有好大保留,如果要食,不如食番豆腐、豆漿、豆腐花都好,可以補充鈣質嘅黃豆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