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男 台灣資深政論家
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爭是一種複雜而奇特的戰爭,以色列所對付的是一個結合恐怖分子、游擊隊和新式武器的團體,他們沒有制服,也沒有前線和後方之分。這場戰爭不只對阿拉伯世界有重大影響,對聯合國角色和美國的地位也有很大衝擊。但是在這種戰爭中,永遠找不到真正的贏家。
這場戰爭在黎巴嫩開打,不論勝敗,都將改變黎巴嫩的命運。中東只有兩個國家既不是阿拉伯人,也不是穆斯林。一個是以基督徒為主的黎巴嫩,另一個就是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而真主黨是伊朗所扶持的什葉派穆斯林,同時又受到敍利亞的支持。以色列所面對的是一場代理人戰爭,包括伊朗和敍利亞兩個國家,加上哈馬斯是半個國家,以及國中之國的真主黨,有人戲稱為新中東的「四重奏」。
伊朗是總指揮
這個四重奏的指揮是伊朗。伊朗透過真主黨把腳伸進黎巴嫩,進而想要改變敍利亞,並把什葉派的教義和制度傳播到阿拉伯世界,從而稱霸中東。伊朗對真主黨每年提供兩三億美元的援助,就投資效益來說,簡直是一本萬利。
伊朗國力不強,在兩伊戰爭受害慘重,但從一九九○年到今天,十五年間,人口卻從三千萬暴增到七千萬,經濟蕭條,失業嚴重。伊朗有古波斯文明,但其人口複雜,波斯人佔百分之五十五,亞塞拜疆佔三成,阿拉伯人佔一成。它不是一個真正統一的國家,追求核武和對外冒險,變成穩定政權的保命仙丹。
敍利亞的國力更小,經濟落後,軍隊武器老舊,以前老王阿塞德,對國際事務經驗老到,贏得「阿拉伯獅子」之稱號,他的兒子留學倫敦,西方一致對他寄以厚望。想不到他走與其父王相反的冒險路線,在美伊戰爭中,他支持侯賽因,為此付出慘重代價。敍利亞是遜尼派,與伊朗有宿怨,不過因為黎巴嫩曾經是敍利亞的保護國,一方面為了黎巴嫩的地盤,一方面也想藉真主黨牽制以色列,所以敍利亞不只支持真主黨,而且讓哈馬斯和激進派領袖建立總部,這對以色列無異是一種公然挑釁。
想要稱霸中東
美伊戰後,中東權力中空,伊朗乘機壯大,發展核武,伸手到伊拉克;又插手黎巴嫩,想要稱覇中東。但是中東的兩大強國沙地阿拉伯和埃及對此深懷戒心。
伊朗的激進政策對沙地王室有很大威脅,波斯人控制中東,阿拉伯世界不會甘心。敍利亞很需要埃及,但埃及和以色列已有和約,不想介入以色列問題,約旦對真主黨也十分擔心,因為真主黨是哈馬斯的背後老大,這種好戰派勢力一旦滲透到約旦,約旦王室將永無寧日。
以色列要生存
以色列這次軍事行動,造成數百無辜人民的死亡,透過國際媒體的宣傳,使以色列備受國際社會譴責,更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同仇敵愾,許多立場分歧的國家聯合起來一致指摘以色列。在媒體戰和形象戰上,以色列陷入孤立。然而以色列早已退出黎巴嫩,對他國領土沒有野心可言,他們所要的只是生存權,但是伊朗、真主黨和哈馬斯均不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以色列內部本來也有主戰派和主和派之分,如今面臨生存問題,雖然國際輿論爭相指摘,仍有八成以上民眾支持政府,打破歷史紀錄。
以色列是無中生有的國家,憑着意志、力量和血淚所建立,聯合國很少同情以色列,除了美國外,很少國家支持以色列。但是以色列「退一步即無死所」,為了生存,以色列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