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夢人生 - 李純恩

戲夢人生 - 李純恩

每次拿起《明報周刊》的一個重大理由,是為了看杜杜寫的那一頁「飲食與藝術」專欄。
如此情文並茂,生活與藝術並重的文字,在香港真的不多見。最近看杜杜寫「戲夢人生菜市場」,說小時候在永樂戲院看公餘場,電影放映完畢,立時驚覺銀幕原來空無一物,再依依不捨也要起身離座,走出幽暗的戲院來到街上,眼前出現的是耀目明亮的街市,街市裏有色彩鮮艷的蔬菜水果,那是真實的人間煙火。
光看這段文字,已讓人覺着了黑暗與光明、虛幻與現實的對比。從幽暗的戲院出來。走到陽光照耀的街上,那種眼前發白的記憶,相信許多人一提就會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小學二年級那年暑假,下午走進上海蘭心戲院(當時叫「上海藝術劇場」)看祝希娟主演的《紅色娘子軍》。就是現在這個月份,炎陽照射,蟬鳴處處,午後的街上行人不多,走進戲院眼睛要過好一會兒才適應黑暗。
兩個小時之後電影播映完畢,再從黑暗走到光明,眼前發白,瞇着眼看見街上人山人海,戴着「紅衞兵」袖章的男女提着漿糊桶滿街貼大字報,檢查過往的行人,誰的頭髮長,剪掉!誰的褲子包屁股,剪掉!誰騎外國產的自行車,砸爛!
不過一場電影的光景,世界卻變了一個模樣。我從戲院裏出來,沒有看見菜市場,卻碰着了一個翻天覆地的人肉革命市場。
那是我對「文革」的第一個印象,一九六六年八月,四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