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口達60萬的觀塘,未來十年後將呈現全新面貌,市區重建局計劃將區內裕民坊一帶的中心區域進行重建,發展成一個集綠化及休憩的嶄新商住地帶,並以三個主題設計概念諮詢公眾意見。計劃是市建局歷來最大型的單一重建項目,整個面積達5.3公頃的發展項目,估計需時長達12年或以上、發展成本高達300億港元。
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範圍,包括裕民坊、協和街、觀塘道、康寧道及物華街等人流頻繁街道,市建局早於05年已在地區展開初步諮詢工作,集合居民渴求多元化公共設施、具地標式建築物、擴大綠化休憩地帶及優質居住環境等意見,委託專業建築顧問設計出三個不同主題的概念模型,模型明日起公開諮詢公眾兩個月。
計劃影響4500居民
「躍動都會」、「薈萃觀塘」及「東九創核心、都市新典範」三個主題設計,基本上都依據居民構想願景落墨,連接的觀塘道一帶主要是商業區,設置五幢地標式建築物,住宅區則設於物華街等較高地段;現時的裕民坊公園範圍日後會大幅擴大,更會配合向上傾斜的地勢,設置一個多層全天候交通總滙,行人可通過步行街及扶手電梯貫通區域。
市建局行政總監林中麟昨於記者會強調,不會在三個主題設計中「三選一」,諮詢公眾意見後,會集各設計的特色去蕪存菁,融合成一個最終發展方案,期望明年三月前呈交城規會審批。他坦言傾向以分期進行重建計劃,多於一次過重建整個範圍,「唔想重建令𠵱家咁有活力地方,變咗死城。」
重建範圍的24幢樓宇涉及1,635個業權,合共4,500居民及300商戶受影響,林中麟表示會根據現時政策推行賠償方案,估計收地的開支高達130億元。至於發展項目長達10年,他承認要承受很大的風險,稍後會仔細研究財務融資方案。
裕民坊三大樹可保留
現時裕民坊公園內三棵大樹重建後得以保留,早前曾作實地視察的香港大學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稱,園內兩棵印度橡樹及一棵細葉榕不算珍貴品種,但三棵樹是不少居民「由細睇到大」,值得保留作為集體回憶,他建議日後公園應多種外觀美麗的開花樹。
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認為,重建是根治積聚多年基建問題的良機,地下水渠及煤氣喉系統有望翻新。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主席黎廣德認為,計劃中住宅地積比率達7.5是太高,重建並不代表要將觀塘「apm」化,還要解決交通問題及兼顧區內低收入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