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話 - 邁克

後 話 - 邁克

三部曲預定的最末一部是《煉獄》而不是《人間》,冥冥中注定奇斯洛夫斯基不許見白頭──拍完《藍白紅》宣布收山,轉身又出爾反爾,已經先兆不祥。《情獄》的安慰是有奇氏風味,不像《疾走天堂》急急腳越走越遠,只有空谷微弱的迴響帶點幽蘭氣味。不過怎麼說都好,這些都是後話,與當事人無關了。
《情獄》編劇只掛他老拍檔佩斯韋治的名字,教人納罕。是因為逝世時劇本還沒有脫稿,後來由他一個人執筆?果真如此,不無啼笑皆非意味:奇斯洛夫斯基在訪問曾經指出,「佩斯韋治不會寫,然而很會說──不但會說,而且會思考」。可想最初得把口,與導演天南地北激迸火花,並不擅長坐在打字機前耕耘。奇氏去後獨挑大樑,是日子有功終於練成一身武藝,還是為完成故人遺志勉為其難?

他的正職是律師,八十年代初奇氏籌備一部與憲法有關的紀錄片,需要專業人士輔助,兩人相識於法院。正式開始合作是八四年的《無始無終》,令舉世矚目的則是《十誡》,此後打風打唔甩,至終不離不棄。也就是說,一般人熟悉的所有奇斯洛夫斯基作品,其實都有佩斯韋治如影隨形。寶蓮基爾假如遲半世紀出生,大概會用替《大國民》聯合編劇翻案的精力清洗波蘭二人檔,還作者論一個真面貌。要我主持公道,只好動用鐵三角理論──沒有負責音樂的史碧列夫柏斯尼,奇氏的世界不成世界。說到底電影是門分工合作的藝術,領頭那位未必周身刀張張利,只要善於用人,一樣皆大歡喜。所以嘛,我們見到很多名震江湖的導演一副拿破崙嘴臉,霸氣有餘才氣欠奉,完全不值得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