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信報》敢言、不偏不倚的風格能否持續,被視為香港言論自由的寒暑表。《信報》董事曹志明昨日多番強調,已得到新股東保證,《信報》的工作方針、編採獨立及一貫作風將會維持不變。他透露,交易談判持續逾一年,原因是為了解決員工過渡、確保編採獨立等問題。
編採方針轉變將離開
曹志明表示,與買家洽談時,曾為保證編採獨立而費煞思量,「原來法律對編採獨立冇明確定義」,後來他們想出辦法,首先由《信報》創辦人林山木的妻子駱友梅續任《信報財經新聞》及《信報月刊》社長,並在合約上寫明,新股東會尊重編採獨立。
曹志明稱,今次向新股東出售50%股份後,林氏夫婦日後還會再減持,「但最終會保留一定嘅股權,一個足夠維護編採獨立嘅股權數目」。為免令讀者流失,林山木和曹志明的兩個專欄會如常運作。但他明言,若數年後《信報》編採方針變質,也會離開。
議員憂變成少爺辦報
立法會議員張文光是《信報》30年的老讀者,他對《信報》易手表示擔憂,「𠵱家冇咗文人辦報,變成商人辦報,我怕最後會變成少爺辦報」。他憂慮李澤楷「玩得兩、三年」,就會再出售《信報》,「佢連電盈都賣得,點解《信報》唔賣得?」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認為,林山木很着重名聲,相信在他有生之年,《信報》立場也不會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