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發言人表示,市民參加坊間健身中心服務,大多以預繳形式付費,藉享較優惠的價錢購買會籍,不過事先必須了解清楚合約條款,例如付款方式、進入健身中心有無任何附帶條件等,市民如有任何問題,應問清楚始簽約,確保不會被誤導。
為避免遭不良健身中心誤導,消委會建議市民參加健身服務應留意以下事項﹕
1)小心墜入銷售陷阱
不要受「免費試玩」或「特平優惠」所吸引,要清楚了解在甚麼情況下可以取回定金及證件,始提供信用卡或身份證明文件等個人資料。
2)簽署文件要三思
消費者簽署任何文件,須確定明白所有合約細則、有效期內的會員責任與權利及其他合約附帶內容,不諳英文亦可要求公司提供中文譯本,切忌在不明白的情況下,簽署任何文件。
3)了解「退會」方法及安排
考慮加入健身中心前,應考慮「退會」政策,例如是否須填寫專用退會表格、以掛號郵遞或親身交送表格、提前退會通知期、罰款及手續費等。
4)預繳式消費風險
選擇預繳形式的消費者應衡量自己的經濟能力及對服務是否有迫切性及長期的需要,否則或可考慮以月費或堂費彈性較大的方式繳交費用。同時提供服務機構若日後倒閉或結業,未能履行承諾,追討會甚困難。
5)退會時緊記取消「自動轉賬」
取消會籍時,應同時通知付款銀行或信用卡中心註銷自動轉賬,以免被健身中心繼續過賬。
6)勿輕信口頭承諾
如對職員口頭承諾有懷疑,可要求公司提供書面條款或個別職員簽署作實,亦可先參加短期或較便宜的課程,待了解後才轉購較長期的會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