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牛頓創造炒股定律?

投資學堂:牛頓創造炒股定律?

上周中文大學的邵逸夫堂,舉行了一個中學生投資比賽,筆者被邀為主禮嘉賓及評判,並要為來自10多間學校的學生講點有關投資的事項。本來講投資之道,對筆者沒有難度,可謂手到拿來,但是跟中學生、大學生們講卻又不同。
正如每當筆者跟投資者講述投資滙控(005)及渣打(2888)的好處時,不少朋友也會興致勃勃地細心聆聽,有些投資者更會拿筆及紙,抄下來做筆記。但數年前筆者依樣葫蘆跟一群中學生及大專生講述滙控及渣打時,卻察覺學生們興趣不大,在會後亦沒有進一步詢問滙控的投資策略,反而不斷追問一些不見經傳的三、四、五線股及窩輪。
隨後經筆者查察,發覺原來學生們的資金有限,有一兩萬元本金的為數不多,基本上不足以購入一手滙控,所以他們對投資滙控的興趣自然大減。但四、五線股及窩輪卻不同,由於價位較低,學生們便可輕易地購入數千股甚至一、二萬股,因此興趣自然較大。故此,跟學生們講投資,與跟股民講投資是不大相同的。
筆者在搜尋資料時,剛好找到一段學生們可能有興趣的投資理論,該理論是由股神畢菲特在年初股東大會中講述的牛頓第四定律,冇搞錯,真是第四定律!

一代天才炒股險輸身家

牛頓是偉大的數學家及物理學家,他透過觀察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的現象,因而發現了「萬有引力」,並創造了力學的三條定律,被稱為「Newton'sLawsofMotion」。所以牛頓的聰明才智是毋庸置疑的,但想不到這麼聰明的人,卻在股海中差點輸掉整副身家。
話說在1720年,英國股市的南海公司泡沫(SouthSeaBubble)中,南海股份的股價由100多英鎊,一直飆升至900多英鎊,牛頓因最初投資該股時賺到數千鎊,故隨後不斷追入,惟當南海泡沫爆破時,南海的股價在不足半年內大幅下瀉,由900多英鎊狂瀉至不足100英鎊,牛頓在該役中共損失了2萬多英鎊。據美國MIT大學的教授PeterTemin估計,1720年的2萬多英鎊,大約相等於現時的500萬美元。
怪不得隨後牛頓萬念俱灰地指出,他可準確地計算出天空星星的移動,但卻不能計算到在股海中投資者的瘋狂程度。
至於股神畢菲特在年初的股東大會中指出,牛頓若非被這一役嚇怕了,以牛頓的聰明才智,應可創造出牛頓第四定律:「Forinvestorsasawhole,returnsdecreaseasmotionincreases」(明天進一步解釋)。
簡單講,在投資路上,投資者宜少做少錯。
時間有限,日後再談。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