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璣倉」變豪宅事件,不僅反映官地冇王管的漏弊,更暴露了政府部門欺善民怕強勢的官僚作風。地政總署過去幾次發現香灼璣違約,每次都是警告了事。有業內人士更質疑,為何政府會罕有地把一幅偏僻的官地租給個人作為貨倉之用。
沙田地政處高級產業測量師孔翠雲昨在商台節目《左右大局》表示,早於80及90年代已發現香灼璣違反觀音山貨倉用地租約,曾發出警告信,限期糾正。
綜合地政總署與香灼璣的說法,該署曾在80及90年代不止一次發現香灼璣違約,但直至1999年,香灼璣才真正遷出。孔翠雲說,根據一貫做法,地政總署對違反條款的租客只會作出口頭或書面警告,如果在限期前糾正,該署就會容許租客續租。事件主角香灼璣說,觀音山貨倉現時主要存放雜物,由一名男菲傭留守作花王,並照顧狗房。多次表示對事件「好關注」的孔翠雲則說,地政總署於去年曾例行巡查貨倉,上周又因應投訴而再次巡查,結論是沒有人住。
指做法極罕見
香灼璣昨指,承租觀音山貨倉,是由於公司搬遷,須尋找地方安置雜物。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測量師則指出,地政總署把一幅偏遠土地租予私人作為擺放雜物用途,做法極其罕見,「按常規,政府將鄉郊地段租出做貨倉,功能上好有必要先會咁做,工程完咗就應該收番土地。」該測量師續說:「我唔明點解份租約可以直接批出,成件事都好奇怪,好罕有。」立法會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陳偉業批評,地政總署縱容富豪違約豪裝貨倉,是欺弱怕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