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達最高心跳率七成 可望走畢百公里<br>毅行者應加緊鍛煉心肺

須達最高心跳率七成 可望走畢百公里
毅行者應加緊鍛煉心肺

【本報訊】樂施會舉行的毅行者活動每年吸引4,000人參加,專家指要在48小時內完成100公里路程,又要上山又要捱夜,絕不能只靠年輕力壯一股蠻勁。理工大學的研究證明,參加者能否完成賽事與心肺功能有密切關係,建議在活動前加緊進行帶氧運動,訓練強度應達最高心跳率的六至七成,並要保持身體柔韌度,以避免受傷。 記者:梁洵瑜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楊慧接受訪問時表示,該系分別進行過兩次研究,分析毅行者參加者的心肺功能、肌耐力、脂肪比例及柔韌度等,與能否完成賽事的關係,結果證實心肺功能是主要關鍵。

「少啲訓練都唔得」

以該系在01年研究過169名參加者,要他們分別做多項運動及體能測試,包括跑步1.5公里、跳高及拉動上身等測試,分析他們的心肺功能、肌耐力和身體柔韌度,再量度他們的脂肪比例。楊慧表示,雖然研究者中有近一半人的適體能表現屬優異,但仍有13人在途中受傷,當中10人無法完成賽事。
研究再分析無法完成100公里路程的參加者,發現他們的脂肪比例、肌耐力及年齡都與能否完成賽事無關,只有心肺功能表現直接影響他們能否行畢全程。「全程中有幾個山,好似雞公山、馬鞍山同針山,都有幾百米咁高,要上山至少要用到最高心跳率嘅七至八成,仲唔止行半個鐘咁少,所以平日少啲訓練都唔得。」曾多次參加毅行者的楊慧指出,要鍛煉心肺功能,平日練習時,運動強度要達到最高心跳率的六至七成。

平日應該多拉筋

最高心跳率的計算方法是以220減去自己年齡,例如參加者為30歲,其最高心跳率為220減30即190,要達其六至七成,即運動時心跳要達每分鐘114至133下。她表示,跑步、走斜路及踏單車都可以鍛煉心肺功能及肌肉耐力。若身體肌肉有足夠耐力可防止受傷,柔韌度足可減少扭傷機率,平日應多拉筋以保持足夠柔韌度。
今年毅行者在11月10至12日舉行,有1,040隊參加,包括18隊超級隊伍,目標是在18小時內完成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