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氏港建(532)或王氏國際(099),大家未必能一口道出兩者經營的業務,頂多只想起是一代「電子大王」王華湘打拼出來的上市王國。反而更可能出現在腦海的畫面,不是「為善最樂」的王氏港建主席、王華湘次子王忠桐,兼其藝人獨子王賢誌。
計劃私有化王氏港建
「識玩識歎」的王忠桐昨日宣布,將他掌舵的上市公司王氏港建私有化,每股價格1.38元,較停牌前收市價1.14元溢價約21.05%(該股昨升15.8%,收1.32元),意味王華湘的上市王國,在他逝世6年後將隨他而去。
私有化意味着甚麼?「官方」原因普遍不外乎股份流通量偏低、集資能力有限等,王氏港建也不例外地以此為「藉口」,但某程度上也是豪門望戶的悲歌──後繼無人。
王華湘在60年代以兩萬元起家,一手創立王氏國際,由專做線路的山寨廠,發展到1983年上市,當時業務已擴展至五金、發泡膠及電子產品等;6年後分拆王氏港建上市,由次子忠桐執掌。王華湘於1990年退休,至2000年病逝。往後這幾年,64歲的王忠桐猶如家族的發言人,但只限於慈善事業,鮮有提及家族事業。王氏國際由其弟王忠秣控制。曾任東華三院主席(2001年)的王忠桐,儘管貴為上市公司主席,但他曾在一次訪問中,戲稱自己的CEO職銜其實代表ChiefEntertainmentOfficer。
獨子王賢誌寧當藝員
至於王氏第三代最廣為人熟悉的,就是王忠桐的獨子、電視藝員王賢誌(洋名Vinci)。34歲的王賢誌畢業於加拿大UBC大學,是父親上市王國的必然繼承人,但虎父無犬子,王賢誌較其父更愛名氣界多姿多彩的生活,亦明言對家族生意不感興趣,1994年更毅然簽約無綫成為基本合約藝員,月薪4800大元。
可惜十多年來王賢誌未獲力捧,不過未有大紅大紫也不打緊,家族身家以億計算,王賢誌穩佔娛樂圈中頂級鑽石王老五的寶座,是一眾希望「嫁個有錢人」的女星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