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選美,越選越像珠三角北姑祭──祭在日文裏有「比賽」的意思,像「歌謠祭」──可苦了那幾十種金碧輝煌的護膚品減肥茶的贊助商,就像酒家,一堂的大紅燈籠,各有兩條金龍盤在左右兩條大柱子,桌布用絲綢,筷子是銀打鑄,但上桌的卻是牛雜、豬皮、雞腳,並且含大腸菌量嚴重超標。
最奇怪是隨時邀請到紐西蘭或馬爾代夫之湮遠,着令「佳麗」們穿羅湖城款式三點泳裝,在山青浪碧、沙白夕陽紅之間站成一排,擺甫士搔首弄姿,拍宣傳照──這一副站立的氣派,明明是東莞夜總會VIP專房裏,在媽媽生的領導下,對着縣委副書記及其貴賓展示的泰式金魚缸姿式,出現在南半球和印度洋從未受污染的仙境裏,反倒像一池錦鯉,本浮漾着翠綠的水藻,供奉着一堆滌淨了晶綠霓紅的雨花台石,忽夾雜了幾條灰泥鰍,教唯美主義者驚駭得搥胸打跌。
選美,二十年來,是越來越「異化」了。不可以說是選醜,不,那樣太刻薄太罪過,而是選美這門事業,講究的不過是一籠雲霞緞錦美景良辰的夢幻Feel,未敢求紅樓夢,只求西廂記,即使不夏夢和葉楓,拜託也該張曼玉鍾楚紅。
然而今日不。即使五官多麼像美容品的代言女藝人,台上一站,讓人一打量,鼻子眼皮都沒整容,兩腿也不羅圈,唯開口答司儀提問,一副嗓子磨着夜生活的沙啞,帶一點惠州韶關的口音底,外加尖東夜店慣跟客人擲骰寶的那份湖海豪氣──雖然在評判眼中,這樣的「氣質」或許叫做自信──終究叫人無從不轉台,改看隔鄰國家地理雜誌台的巨蜥蜴野生動物英語珍貴紀錄片。
至於「美貌與智慧並重」,這句話又是中了美國婦解運動的毒。中國的品味一族,鑑賞美色,絕對不要求智慧。
「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
才子張潮的審美觀,普世不朽。以詩詞為心,不是指候選佳麗會背誦唐詩宋詞全卷,而是指一個眼神,一閃媚態,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之意境即可。他沒有講「以多倫多大學工商管理畢業為學歷,以成功人士為志願,以曾蔭權為學習勵志的目標,以馬田史高西斯為崇拜的偶像」,不,通通不要,甚至連英語也不必會講。
因為美貌而有氣質,氣質兩字,即是一個女人應該擁有的全部智慧了,甚至美貌,已經包括氣質了,甚至美,無從言詮,無以評判,已經是超越智慧的大神聖了。今日所「選」,屬脂魁、粉霸、美容之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