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可能是東南亞最太平盛世之國家。」最近香港一家旅行社推出緬甸團,以當地民風淳樸治安好為宣傳賣點,至於它是東南亞最貧窮和極權的國家之一,當然不提。緬甸軍政府近年推動旅遊業,應否到緬甸旅遊卻成為國際間近年激辯的題目。
《動物農莊》寫照緬甸近代史
昂山素姬曾呼籲旅客暫不要到緬甸旅遊。英國去年發起「我不去緬甸」行動,首相貝理雅、時裝設計師VivienneWestwood等名人表態支持。他們認為,旅遊業收益大部份落入政權手中,而且不少旅遊設施如機場等,都是強迫勞工興建。反對杯葛的人則認為,旅客可幫補當地百姓生計,也有助打破資訊封閉。直言因外國遊客才能生存的「鬍子兄弟」甚至形容,到緬甸的旅客是木馬屠城記的特洛伊木馬。
記者親身體驗是:如果你入住五星級酒店,不會察覺當地每晚的間歇性停電,因為酒店有後備發電機;在當地上網,部份熱門搜尋網站無法登入;當地人親切友善,卻非常慎言。一個三輪車伕主動談到緬甸經濟愈來愈差,但不到兩句已不敢再說下去,低聲道:「他們(軍政府的耳目)無處不在。」
難怪緬甸人有個笑話,說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作品《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簡直就是寫照緬甸近代歷史的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