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鎳」最大嫌疑 出現痕腫應即停用<br>人造首飾可致皮膚敏感

「鎳」最大嫌疑 出現痕腫應即停用
人造首飾可致皮膚敏感

【本報訊】一條條款式新穎的頸鏈,令女士的外表生色不少,卻可能會引起金屬敏感,尤以「鎳」(Nickel)最容易引起敏感,除頸鏈外,還有耳環、皮帶釦、手錶、眼鏡甚至女士貼身的胸圍,也可導致皮膚痕癢、紅腫、出疹甚至潰爛,市民若使用這些物件一日後便出現皮膚敏感反應,應避免使用或應縮短佩戴時間,減少致敏。記者:梁洵瑜

皮膚科醫生陳衍里表示,在接觸性皮膚炎中,金屬是其中一種主要致敏原,當中包括鎳、鈷及黃金等。鎳致敏的比率較黃金致敏為高,以新加坡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兩成接觸性皮膚敏感的人士是因為鎳致敏,較8.3%人士因黃金敏感為多,也有不少人是對鈷(Cobalt)及鉻(Chromate)敏感。

皮帶釦引致爛肚皮

本港並無有關金屬敏感的人口統計數據,但據不同地區的研究反映,最多人對鎳敏感。德國一項大型研究顯示,9,000多名懷疑患接觸性皮膚炎的患者作皮膚測試,找出10大致敏原,其中鎳位列榜首,17.2%人士對鎳敏感;其次是香料、鈷氧化物等;泰國同類研究結果相若,18.6%人士對鎳敏感。
近年人造首飾大行其道,當中可能含有鎳,鎳實際是一種金屬成份,用於不少用品,如錢幣及刀叉等器皿,金屬敏感人士除了對頸鏈、耳環、戒指等金屬製首飾出現敏感反應之外,不少日用品含有不同金屬成份,如皮帶釦、牛仔褲的金屬釦、眼鏡框、手錶和胸圍的釦,也可令人皮膚敏感。
「有啲人成隻耳仔又紅又爛,出晒水,有啲人戴眼鏡都會,個眼鏡框搞到耳仔後面敏感」。陳衍里續稱,「仲有啲人因為皮帶釦搞到肚臍位爛晒」。嚴重金屬敏感者,不能使用含鎳的人工關節,以免更換人工關節手術後出現敏感情況。
金屬敏感最常見的病徵,是皮膚紅腫、痕癢、患處潰爛滲出血水,患者通常在使用含金屬物件後一天左右便會先出現痕癢症狀,最直接減少敏感風險是停止使用。近年外國的首飾業已推出不含鎳的首飾,眼鏡又採用不會致敏的鈦金屬(Titanium)。他建議市民即使不了解人造首飾含甚麼成份,若佩戴後皮膚痕癢及紅腫,應即時停用。

部份人因皮帶釦而出現對鎳金屬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