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 - 邁克

曾經滄海 - 邁克

我認為《真心無戾》的配樂越幫越忙,可能因為近年類似的第三世界風味「魂歸離恨天」式電影音樂太多,而且沒有哪一部好得過《帝國驕雄》──要不是HansZimmer的音符全力護送,羅素高爾或者還坐不上奧斯卡影帝寶座呢。就連這位熱衷撮合少數民族傳統和巨型交響樂團的大師自己,在探訪過羅馬帝國後也有點意興闌珊,翌年的《黑鷹十五小時》炒得再五顏六色也是碗冷飯,最新的《達文西密碼》則根本是無精打釆的行貨。不過也不能怪他,全片人物七嘴八舌每分鐘都在忙於解釋劇情,連停下呼吸的閒情也沒有,何來空間讓音樂發揮功能?

據說音樂是治療心理的仙丹,只要對症下藥,比什麼神仙針都見效。用在電影裏確實如此,張三李四有說不出口的苦衷,攝影師和燈光師夾手夾腳也搞不成氣氛,適當的旋律響起來,我們的耳朵就言聽計從,慫恿感情腺乖乖就範。舉個就手的例子:奇斯洛夫斯基生前寫下的劇本,由各顯神通的晚輩執行攝製,為什麼再忠實也教人覺得貌合神離?還不是因為沒有史碧列夫柏斯尼的音樂扶持嗎?
靜中想起《十誡》、《兩生花》和「藍白紅三部曲」,巴黎某咖啡座那杯飲品變幻的光固然歷歷在目,華沙某屋邨住客的千絲萬縷也令人牽掛,但更多時候我懷念的是柏斯尼貼在菲林上短短的旋律,有如一張張黃色的小便條貼紙,記錄了叮嚀和提點。《疾走天堂》還說心比天高,用了深沉而時髦的ArvoPart襯托畫面,《情獄》的導演但奴域謙卑得多,親自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姿態克隆柏斯尼的餘韻,何不請前輩操刀?或者嘗試過,但被對方以「曾經滄海難為水」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