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981)是近期在投資講座中,經常被問到的其中1隻股份,可能是中芯的股價「太殘」,吸引一些欲「刀仔鋸大樹」的朋友。早年筆者翻閱其招股書、業績報告及其管理層向傳媒發表的言論後,對其發展方向及經營模式,愈感模糊不清,尤其是如何打這場半導體業之「硬仗」,始終不太清晰,故早前當投資者問到中芯時,筆者建議欲買亞洲半導體股,不如考慮台積電。相信一些在去年聽從筆者建議,在7、8美元水平吸納台積電ADR的朋友仍有印象吧。
筆者雖然沒有投資中芯,但卻有投資科技股,例如AdvancedMicroDevices(AMD)、英特爾及微軟,因為它們實在太殘了。據報道,甚至連一些對沖基金也(早前)大量持有微軟。
在投資英特爾及可口可樂一段時間後,筆者逐漸感到投資「二奶股」的好處。在投資市場上,經常有些股份是處於領導地位,佔據了大部份的市場佔有率,例如在生產半導體、電腦PC的CPU方面,英特爾的市場佔有率最大,遠遠拋離對手AMD。
在生產非酒精飲品方面,可口可樂的市場佔有率高於百事(註:僅是非酒精飲品的市場比率,並非營業額及市值),在市場佔有率及行業內,可口可樂及英特爾皆處於領導地位,是該行業的「阿大」,AMD及百事可樂則處第2位,筆者戲稱為「二奶股」。
擴展空間較大
筆者察覺,市場往往較喜愛「二奶股」,而「二奶股」的表現大都較「阿大」為佳,正如百事的股價大幅跑贏可樂,AMD早前亦跑贏英特爾幾條街。在港股中,近年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快餐股中排行第二的大快活(052)股價表現遠遠跑贏大家樂(341)這快餐店的一哥。另一方面,在國內的保險股中,筆者也較喜愛處「二奶」地位的平安保險(2318),多於中國人壽(2628)。
在一個成熟而飽和的市場,處於一哥地位的企業,基本上已不容易進一步擴展,故盈利增長逐步放緩。但「二奶」卻不同,它除了尋找新業務,亦可搶奪「大婆」的市場佔有率,來取得大幅增長,好像近期AMD已開始成功搶灘,奪了英特爾一些業務,令其股價一度上升一倍(2005年5月─2006年1月,由15美元升至42美元)。
故此,筆者感到,有些時候投資「二奶」股的回報可能較「阿大」為佳,尤是在成熟及飽和的市場,因為「二奶股」即使搵唔到,也可搶(搶奪一哥的marketshare)。
最後,筆者喜愛投資「二奶股」,但不愛二奶,因為一個已搞唔掂。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