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炒證券股上落車要快

財智語陸:炒證券股上落車要快

QDII的落實,理論上是利好中介金融機構股份,因此,早前被市場久違了的證券股亦被炒作一番,可惜升勢卻未能持久。事實上,本地證券股的可塑性一直不高,原因有三:第一、若論基本因素,不少行業的盈利比證券行更佳,資金要炒二三線股,市場有很多選擇;第二、證券股的業績表現較為飄忽,很難像其他行業可作較準確的預測;第三、證券股可炒的概念不多,來來去去不是炒QDII,就是炒股市交投暢旺,但如果要炒後者概念,港交所(388)的可塑性更高。基於上述原因,證券股通常只會趁概念炒一段極短的時間,如要追捧此類股份,一定要識落車,否則很容易坐艇,而且一坐不知要坐多久。
目前市場上較為多人認識的證券股有申銀萬國(218)、第一上海(227)、大福證券(665)、時富金融(8122)及美建集團(335)等。如果是炒國內A、B股市場的利好消息,前兩者是首選,但如以基本因素分析,一眾證券股的表現相去不遠,除了申銀的PE較高外,本地證券股的PE一直維持在10倍左右,不過,很難以此介定股價的平與貴,因為申銀始終有炒國內股市的溢價。

建行3.45元以下再吸納

如果真的要從基本因素分析證券股,我會看兩大元素,一是股東權益回報率(ROE);二是證券行能否每年都有平均盈利增長。平心而論,綜觀一眾本地證券股,絕大部份的ROE都是單位數字,而且每年盈利表現都較參差,可塑性不高,但上月底公布業績的美建,05年全年錄得純利1.55億元,引起我對它的好奇。當然,它是次業績夾雜了特殊收益,表現理想亦不足奇,但我在證券行工作過,知道要每年保持平穩增長,有一定困難,原因是證券業的特色是「好天斬埋落雨柴」。不過,即使當年差如沙士,美建仍有逾千萬的利潤,之後時間,盈利分別以倍上升,其05年度的ROE亦高達28%,是行業中少見。可惜證券股始終是非主流股份,即使業績好亦難吸引資金追捧。
上周五午市後恒指急挫160點,國企表現較硬淨。整體言之,港股始終累積了太大升幅,需要有調整,不過,藍籌回氣之際,我仍較看好國內金融股,本周的心水仍是建行(939),如回吐至3.45元以下水平不妨再作吸納。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