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兩個「增長率」左右伯南克

投資縱橫:兩個「增長率」左右伯南克

加息炒作,但炒作已不談「聯儲局或因經濟滑落而停止加息」,而只說「憧憬」,原因很簡單,因為伯南克及其副手科恩清楚表明,「打擊通脹」是首要工作,相對其他工作,是有凌駕性的。
雖然有分析員指,市場對聯儲局是否加息意見分歧,又把美債10年孳息跌回5厘之下煞有介事地搬出來作為「理據」,但通脹數據顯示通脹正惡化,如果伯南克與科恩所言的並非「鬧着玩」,國會加強聯儲局的工作指引並非「兒戲」,那麼,大家都可斷言,8月8日議息後,聯儲局將宣布加息。
上次說過,要捕捉聯儲局結束加息周期,必須由聯儲局反覆強調的「生產力」着眼。強調生產力之重要性,始自格林斯潘,由伯南克延續,而環境轉變了,伯南克談的生產力比格林斯潘更進一步。
伯南克於7月19日出席國會聽證會時指出,聯儲局預期「經濟活動增長」應調節(Moderate)至與今明兩年「增長潛力之增長」相若步伐,若符合預期,隨着時間過去,將有助限制通脹壓力。他沒有指出,若不能符合預期,經濟與通脹會怎麼樣。不過,大家可意會得到,那將會是個困難局面。伯南克這番話的重點在甚麼是「增長潛力」,按前文後理分析,他指的是「生產力」。即聯儲局認為經濟增長若與生產力增長相若,則可有助壓抑通脹,同時又不會窒礙經濟增長,這就符合聯儲局的工作目標。
讀者應該記得上次已提過,伯南克在同一場合否定了美國經濟過往之「低通脹高增長」是源自外國的廉價資金與勞力,而主要是因為美國之生產力快速增長。格林斯潘沒有提過前一個觀點,但對於生產力之強勁增長扶助經濟及遏抑通脹,則與伯南克的說法一致,所以格林斯潘與伯南克常把「生產力」掛在口邊,並非偶然。

生產力與資源運用須同步

然而,兩位主席就生產力的說法卻有差異,這是投資者現時要關注的重點。在過去幾年,格林斯潘經常講「生產力」,但並不強調「生產力的增長率」,但伯南克這幾個月一直強調「生產力的增長率」,並且以「資源運用增長率」與之相提並論,這反映了甚麼?
格林斯潘時代,「生產力」充裕且快速增長,遠超經濟增長所需,故不用緊盯生產力及資源運用的增長率,現時伯南克反覆強調「增長率」之「同步」,反映其憂慮是「增長率」不同步,即生產力之增長可能追不上資源運用的增長率,則通脹便可能迅速上升,一發不可收拾,故要有效捕捉聯儲局的貨幣政策變化,必須緊盯上述兩個「增長率」相關的數據。
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