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蓮人」原型 - 陸俠(媒體工作者)

「食蓮人」原型 - 陸俠(媒體工作者)

董橋先生考證毛姆小說TheLotusEater的譯名,儘管這裏的lotus並不是平常意義上的蓮花,而是傳說中的古代植物,《英漢大詞典》譯為落拓棗,其果實甘甜如蜜,吃了能夠知足忘憂。但董先生說:「求詩意,『食蓮人』確實比『食落拓棗的人』漂亮」。那我們姑且仍把小說名字譯成《食蓮人》吧。
毛姆這篇小說中的主人公托馬斯.威爾遜,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其原型的(毛姆小說中的人物都有原型),就是毛姆的至友布魯克斯(JohnEllinghamBrooks)。毛姆十六歲的時候曾在海德堡住了兩年,認識了這位從康橋畢業的二十六歲的英國人,他「有着高雅的拜崙式的前額,栗色的捲髮,肉感的雙唇」。毛姆跟着他遊山玩水,談文論藝,他指導毛姆讀小說,影響了毛姆的閱讀趣味,他甚至還是毛姆的第一個同性戀人。

毛姆在好幾本書裏都寫到過布魯克斯,《人性的枷鎖》中的海沃德就是以他為原型的。但對於這位無論是文學還是生活的啓蒙者,毛姆攻擊起來也毫不留情,在《總結》中說「他的一生就是一個謊言」;在《一個作家的筆記》中說「他沒有志向,沒有自制力,沒有勇氣去抵抗命運中的以外事件。」確實,布魯克斯和毛姆很不一樣,毛姆實際實幹、勤奮努力,布魯克斯卻是一個懶散的人,儘管有很高的藝術鑒賞力,「二十年來,他因想像着那些他打算寫的東西而豪情滿懷,而另二十年則又抱怨命運多舛。要不然,他准會把書寫出來。」
這樣的人,在中國可以稱之為名士。布魯克斯一九二九年病逝於卡普里裏島,英國十九世紀戲劇家JamesAbbery自撰的墓誌銘用在他身上倒是非常貼切的:「他愛在月下打盹/也愛在陽光下閉目養神/什麼事都是『就要去做』/倒下頭來,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