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我在周日死去<br>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

不要讓我在周日死去
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

其實做父親最為突出的感受就是:我有一個兒子了。這個還不會說話、經常咧着沒牙的嘴大笑的孩子,是我的兒子。
余華‧《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

在苦榮的世界裏,吳君如一直都飾演他的母親──苦媽。這是一個不定期出現的角色,卻是一個長期不能轉人的角色;吳君如多番聲音演出,每一次都問我有沒有錢收,我每一次都說沒有,她每一次都說「又冇?」,然後每一次還是盡心盡力地幫忙了。
苦媽這個角色,由她未懷孕演到她真的成為媽媽了。
我一直很想送她一份產後禮物──公司人人夾啲錢,連份禮物係乜都唔知嘅嗰啲唔計──可惜至截稿前,仍然未送。有想過懶得意地送一些純粹讓她自用的東西給她,然後補一句「人人都送禮物畀你個女,人人都淨係記得你係阿媽,但我視你為女人」諸如此類,最終擱下。因為送她一件保證滿意的東西,其實更難。
到近來,終於找到可以送她的東西,那是一本書,還要只是這本書的頭40頁而已。
內地作家余華,著作有《活着》、《兄弟》等等,他的散文集《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之頭40頁,每位初為人父母/想為人父母的人,都應該讀讀。書內記載他與兒子的點滴:他不是嚴肅的父親,又不算是特別和藹可親的父親,不是胡思亂想的神經緊張父親,更不是那種「我兒子是全世界中心!」的自我瞎眼父親。他,就只是一位靜靜地觀察着兒子,間中與兒子玩玩遊戲的父親──一位做得「剛好恰當」的父親。

書內記載了他在喝酒的時候,四歲的兒子說他又要喝,於是他將可樂倒進奶瓶中,騙兒子那是酒,最後他的兒子變成「酒徒」了。又有一次,他設計了一個音樂playlist給兒子,想訓練他聽聽古典樂,結果如何被周璇一首《小燕子》搶了風頭。有一個小故事名為《父子之戰》,記述了他如何將懲罰兒子的行動升級,結果那些行動,又如何被兒子一次又一次瓦解。
余華是少有極懂得觀察兒童心理的男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個寫東西寫得很棒的人。
所以這本書,連我也看得很高興,笑得出聲那種。
書本的40頁以後,他開始寫自己的童年。余華年少時正值文革,捱餓、批鬥、大字報都經歷過了,他憶述時,提到自己是在一個「壓抑人性和令人恐懼的時代裏成長」,卻沒有詩人式的傷春悲秋(有讀過他的《兄弟》(上部)的話,你會更加明白),這是否與他在內地出版著作有關呢?我不清楚。我只知道,他集中了注意力在童年幸福的事情上,而他.切切實實地.牢記住.幸福的事情了。
無論一個人經歷了怎樣的童年,如果他很願意講述那段日子,憶述時也帶着笑意,那個人,將不會是個太糟糕的父母──擇偶時,你可以試試記着這一點。
我記得君如每次說起自己的童年回憶時,總是會哈哈大笑。
Textby卓韻芝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余華新書。

卓韻芝自我簡介
納稅分子,正職電台發聲,副業文字發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