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waysonsunday:「佬」的前世今生

alwaysonsunday:「佬」的前世今生

劉紹銘 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佬」之為物,雖見於辭典,但除粵人口語外,似少用於書寫。一般字典只說:「囗佬,大貌。見《玉篇》三。後用於指成人男子。」三民書局的《大辭典》除此說外,還加了一句:「粵人稱男子為佬,或作狫。」這個犬字部首的「狫」,究竟是何物?《大辭典》又說:「狫,今作佬。」那麼未作「佬」前的「狫」是什麼東西?《辭源》把狫和犵配搭在一起,說:「犵狫,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名。古稱僚、仡僚等。封建王朝史籍和其他著述,出於偏見或大民族思想,多於民族本名加偏旁,成為含有侮辱性的稱謂。」
佬字的原始部首,還是別追尋下去的好。與狗配搭還可以,怕的是這樣追查下去,說不定會看到舊時「佬」字的部首原來是「鬼」的資料。前些日子一位久居香港的「鬼佬」同事問我,港人口中的「佬」,有沒有適當的英文翻譯。我不假思索的回答說沒有,因為「佬」的歧義太多,常常見異思遷,得看「前置詞」是什麼才能決定意義。同樣是佬,鬼佬的佬跟泥水佬的佬,這兩個男子的形象在說話人心目中就不一樣。翻譯成英文,泥水佬就是mason,形象中性。鬼佬呢,可費煞思量。如果鬼佬只是鬼,那好辦,ghost,phantom或specter。甚至說成spirit或apparition都可以,反正鬼就是鬼。心懷鬼胎也好、鬼頭鬼腦也好,都不是好東西。
但鬼佬是鬼同佬的混合詞。翻譯時照顧「鬼」就會冷落「佬」,不易找到dynamicequivalent。佬是囗佬,高大貌,鬼佬或可譯為GhostBigandTall。但香港人口中的「鬼佬」,原指金髮碧眼的「外籍人士」。金髮碧眼的「佬」,可依習慣翻譯成BigTallForeignDevils。幸好改革開放後,美帝英帝已革面洗心,正名為美利堅合眾國和大不列顛。鬼佬也搖身一變成為外國專家,foreignexperts。我們今後不必再為「鬼佬」一詞的英譯發愁了。我那位BigTallForeignDevil同事聽我細說因由後,guffaw,guffaw大笑一番,不見鬼氣之森森。洋人究竟比我們龍的傳人有幽默感。

因要照顧翻譯,有關佬的各種嘴臉,反而沒機會多說。商務印書館繁體字版《現代漢語詞典》也有「佬」條:「成年的男子(含輕視意):闊佬。」香港人眼中的「闊佬」相當於內地的「大款」。我們輕視闊佬?豈敢豈敢。把成年男子稱為佬,絕無貶意。雲對雨,雨對風。婆是佬的對稱。你在地鐵看到上了年紀的女子,稱呼她一聲「婆婆」,把位子讓給她,老人家感動之餘,說不定會含淚稱謝,口誦放翁詩句,「人間萬事消磨盡,唯有清香似舊時。」
以年齡論,佬是「仔」的長輩。仔亦作「崽」,就是孩子,小朋友。跟「婆」一樣,仔的叠聲有親和力,「婆婆」和「仔仔」聽來就舒服。傳媒愛把高官和藝人的姓名叠聲化,以營造termsofendearment,如冬冬、唐唐、城城。但把一個肌肉發達、江湖老了的漢子城城來城城去的呼喚着,不正是醫學上infantilization一個案子麼?
婆婆、仔仔、冬冬可以叠聲。但佬佬期期不可。姥姥聽說過,她的老公可不是劉佬佬。由此可知「佬」之為物,自成一格,不論用粵語唸也好,普通話唸也好,只能單表一個佬字,不可以佬佬。前面說過,佬字本身不含褒貶。用途也不限於粵語地區。李育杭有一短篇小說叫〈最後一個漁佬兒〉(1983)。他是杭州人。漁佬兒是打魚佬。
Yankee原指美國新英格蘭各州居民。南北戰爭時,聯邦軍隊多來自北方。Yank或Yankee在英漢辭典的中譯就是「北佬」或「北方佬」。佬字既無貶意,在廣東人口中於是大派用場。差佬是舊時的差人。小孩子不乖,媽媽出言恐嚇,你再不聽話,就叫差人來捉你。

今天時代變了。差人形象囗佬,成了小朋友心目中的警察叔叔。警察是書面語。差佬是livingspeech。PoliceOfficer是書面語,只出現於PoliceReport上。「我老爸是差佬」這種話,美國人不會規規矩矩的說Myfatherisapoliceofficer。他們大概會說Mydadisacop。
「佬」的稱謂實在管用,特別是我們對某些行業從業員的身份一時不能定位時。從前在香港,鞋子破了,就拿去給「補鞋佬」縫縫補補。廁所馬桶堵塞,快請「通渠佬」。Mason的書面語是磚石工、泥瓦匠、唸起來多詰屈聱牙,不如叫他「泥水佬」。在地盤工作的,因利乘便,叫「地盤佬」。
美國的泥水佬和地盤佬都有工會撐腰,上班時頭戴hardhat,身穿bluecollar制服。這種人,是美國的「佬」。他們的「階級」觀念很濃,對自己的行業,引以為傲。因為言行都很man,下班後聯群結隊到酒館去「輕鬆」一下的都是藍衣硬帽同類。這個時刻,他們是海明威小說中的「哥兒們」,menwithoutwomen。
硬帽藍衣佬族有時予人印象剛愎自用,因為他們恃的是一技之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賣的是體力和技能,管你入主白宮的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因為他們作風務實,對書空咄咄的秀才議論向無好感。七十年代我在威斯康辛大學任教時,社會學系一位叫E.E.LeMasters的同事,為了做研究,特意到Madison市區內藍領族飲酒作樂的tavern去訪問他們。當他們弄清他的「學者」身份後,怪而望之。從他們那種「你是什麼東西」的眼神可以看出來,這家藍妄酒館不是蛋頭(eggheads)留連的地方。LeMasters後來想通了,從談吐衣着開始,一洗藍領族聽不懂看不慣的「娘娘腔」,最後終於跟他們打成一片。他的研究成果於1975年由TheUniversityofWisconsinPress出版,書名Blue-collararistocrats:lifestylesataworkingclasstavern。譯成中文,應該是:《藍領貴族:一家工人階級酒館內所見的生活方式》。

這些勞動人民喝湯會不會出聲?書中沒有說。LeMasters把藍領列為貴族,只因他們愛自成天地,階級意識分明。這不是aristocrat原義。英國的貴族,喝湯是不出聲的。董橋在〈「喝湯出聲辯」小注〉有一段有關英國人吃相的精彩描述:
小時候,我的英文家教老師教過我他們英國人的各式禮貌,從餐桌風度、穿衣品味到句字分寸都教,整套規矩可以歸納為莊因〈野趣〉裏形容的英國電影裏的饗宴鏡頭:腰板挺直,頸顎收歛,目光不學彩蝶繞花叢那樣亂轉,談吐不忘留半截聲音在喉嚨深處,就算瓷盤上只剩兩粒豆子一朵蘑菇也要細細切削,一手推刀把豆粒菇丁慢慢推向另一手拿着的叉子送進口中,抿咀細嚼,優緩下嚥,流露津津可喜的一絲神情,再用餐巾輕輕沾一沾唇角……。
兩粒豆子一朵蘑菇竟要刀叉推動,這種吃相,在藍領「佬」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娘」極了。「娘」是feminine,本性溫柔,斯文雅爾,雖然你看不慣,卻相當「貴族」。但出於別有用心的人口中,「娘」再不是feminine,而是effete。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美國總統尼克遜的副手是SpiroT.Agnew。這位希臘人後裔的副總統,形象粗豪,說話不管「句字分寸」,任內充當尼克遜說客,左右開弓,一邊矮化總統政敵、一邊收買藍領階層民心。尼克遜的「天敵」是「泛左」的liberals。Agnew副總統怎樣看待他們呢?Therearethoseeffeteintellectuals,他總愛這麼奚落那些他認為陰陽怪氣、一天到晚tobeornottobe、惶惶然如喪家之犬、與LeMasters同病相憐的知識分子。
美國的「佬」跟我們的「佬」,因文化差異太大,實難在思想和生活習慣上找到什麼共同點。美國「佬」沒有懷才不遇的情意結。除了力求改善自己生活外。一般而言相當安於社會現狀。他們大多數是政治上的保守主義者。最少在這方面他們的佬跟我們的佬有點相似:基本上是個敬業樂群、謹守本份的人。如此說來,在新加坡賣肉骨茶的黃亞細,應該是個「佬」。是個星洲貴族。
「佬」的前世今生,實難細說。「佬」當然不是個個都安份守己。變了種的佬,可能就是「衰佬」。怎麼「衰」法,不合本文討論範圍,因為本文所說的佬,既從「囗佬」形象衍生,正氣得很,都是好佬。衰佬不提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