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果汁含菌盛世大超標 - 陶傑

鮮果汁含菌盛世大超標 - 陶傑

天氣酷熱,港九新界街頭「鮮榨果汁」檔,其出產之西瓜冰、橙汁、芒果汁等,化驗之下,發現其含有與其聲稱的營養一樣豐富,計有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這些可愛的微生物,浮游暢泳在「鮮」果汁之間,有如立法會尊貴議員放暑假,一家大小在加勒比海的綠波中浮盪舒暢之情,顯微鏡下,看得見一個細菌和病毒的「漢唐盛世」,甚為壯觀。
所謂果汁超標,只是見樹不見林。人們不禁要問:果汁的所謂衞生標準是哪個時代訂的?答案是殖民地前「港英」。殖民地時代,果汁的潔淨標準,與以英國為首的歐美世界接軌,今日香港早已「回歸祖國」,果汁的衞生標準,應該與陳馮富珍的才華標準一樣,與「祖國」掛鈎。況且從前訂下的一套,很可能是彭定康時代故意提高門檻,別有用心藉衞生問題把香港割裂於「祖國」之外,是一個政治地雷。
不過,還有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與中國大陸相比,香港的西瓜汁至少尚未發現滲入了那位四十八歲師奶女檔主的末期經血,以增加其鮮紅色濃度之市場賣相吸引力,而果汁檔內的蘋果汁,亦尚未發現拌有貌似巴士阿叔的中年麻甩檔主及其八歲兒子的尿液,令蘋果汁的顏色更為天然逼真。至於青綠色的檸檬汁,則至今尚未發現溝有痰涎和鮮果檔那個經常北上嫖妓的三十歲夥計身上抓破的瘡膿。
只要上述幾種人體生理自然加料品,尚未在特區的生果檔果汁樣本中浮現,根據廣東人「大菌食細菌」的飲食先進環保思想,筆者認為完全不是問題。

果汁檔含菌量超標,據調查是因為果汁檔的職員「一人身兼多職」:切水果、攪汁、收錢、把果渣倒進垃圾桶,均屬於同一個人。一名果檔職員朝八晚十一,由早撐到晚,人有三急,即閃往街角的公廁解決。凡此種種,飲慣紅酒、打慣高爾夫的特區三司十一局官員,住半山、進出觀瀾湖,無福消受一杯血汗錢只售十二元(將來加收銷售稅,變成十二元六角)的「人民果汁」。傳媒一味譴責,也不公平。中國的問題,需要時間,例如將來徵收銷售稅,果檔生意額應聲下跌,職員沒那麼忙碌了,從公廁出來,坐在木櫈上等客,就會有足夠時間,把那隻剛剛如廁完畢後的右手在身上的黑圍裙來回揩抹幾下,個人衞生標準就可以稍稍改善了。
從榨果汁到收錢,果檔職員單人一條龍全包宴,雖令人譁然,但是「有頭毛邊個想做[!8B69]痢」,香港的人工幾貴?業主多無良?眼見果汁檔生意好一點,租約期滿租金三五倍地加,果汁檔主蠅頭小利,往哪裏去加聘人手?相信旺角豉油街一帶的果汁檔主,人人都有一個夢想,就是想到英國去,重金聘請一個金髮碧眼、擁有劍橋大學食物營養系一級榮譽學位的書卷型明星鬼仔來駐守果檔,供檔主使喚,向旺角師奶提供色香味俱全的一流服務。一為營造市場新聞效應,二為增強民族自尊心,但非不為也,是不能也,香港銅鑼灣某大日資百貨公司對面的鮮果檔舖位,面積約六呎乘三呎,月租三十六七萬,曾被美國報刊列為全球租金呎價最貴的「世界檔王」,在如此獨特的生意環境之下,又怎能苛責果汁檔檔主從早到晚由切水果、倒果汁、收錢、找錢、痕癢時伸手到褲襠去搔抓,總是孤伶伶地交換使用同一對左右手呢?
時事評論家必須深入了解民間疾苦,對中國國情認識透徹,方可公正持平,今日監管果汁的所謂衞生含菌條例,尚依循英殖時代的一套,早就應該與時俱進地中港一體化。何況「衞生」一詞源自日文,受英美日殖民思想荼毒,才會強烈反對果汁的甚麼黃金菌、大腸菌嚴重超標。想一想「內地同胞」天天吃塗了紅藥水的西瓜,還覺得活在「康亁盛世」,站在旺角街頭品嚐一杯猛料西瓜汁,應該慚愧:香港離盛世,似尚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