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處理兒童偷竊個案的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朱嘉麗表示,她處理個案中年紀最小約8歲,亦有家長致電查詢其6歲子女有偷竊習慣。她說,小朋友有偷竊行為,除因貪玩及受同輩影響外,還基於貪心、自我形象差、引人注意、報復心態及患偷竊狂的情緒病這五個成因。
若家長一直沒好好教導子女,或沒有給他們適當的協助及治療,日後可令小童變成少年罪犯或患上精神病。
全人發展中心顧問團主席黃重光則說,在同輩影響下,兒童偷竊的情況可以嚴重10倍、20倍:「一來佢哋同病相憐有共鳴,二來可以互相壯膽,所以影響好犀利。」但無論偷竊動機為何,兒童衝破其心理關口進行盜竊行為,已反映他患有「操行錯亂」,屬精神病的一種,需要接受心理輔導及治療。
香港專業輔導及言語治療中心心理輔導員遲敏瑜則指,家長以打罵方式阻止子女盜竊行為,不旦徒勞無功,反會令問題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