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援家庭往往是貧窮的標準,惟社會上卻有一些自力更生的家庭,生活水平相比綜援家庭更不堪,43歲的許太一家五口便是一例。
許太的丈夫任職地盤散工,所謂散工,其實與半失業無異。49歲的許先生每日望天打卦,等待手提電話響起,鈴聲一響,他大概知道明天會有工開,三名孩子的三餐便有着落。無奈的是,近月,他的電話響得特別少。「佢日薪話就話有300幾元,但係一個月有時開得十幾日工,平均6,000元一個月,我問過拎綜援嘅朋友,佢一家四口綜援金仲多過我哋。」許太歎道。
許太與丈夫育有兩女一子,年齡7至10歲,一家五口居於將軍澳區公屋,月租2,000多元,已佔去家庭總收入三分之一,還未計電費、水費、煤氣費…,七除八扣下,許太每日只能用不多過30元買餸錢。許太把心一橫,惟有每天以鹹魚、臘腸、青豆作餸。
向同鄉借錢奔喪
「我足足四日冇落過街,落親街就要使錢,仔女放暑假咁耐,街都冇出過,有時我連電視都唔想開,怕會嘥電,電費都就嚟冇錢交。」許太說。
個多月前,許太的老父在內地病逝,經濟緊絀的她沒錢回鄉奔喪,迫不得已向同鄉借了一點錢,卻換來丈夫埋怨,夫妻更為此吵了一場。
「佢話我哋冇錢仲要返鄉下,但我爸爸過咗身,我唔返去邊度對得佢住?兩公婆成日為個錢字嘈交,壓力真係好大。」許太表示,為幫補家計,她閒時會到街上撿紙皮變賣,雖然每次只有十元八塊,已是聊勝於無。
目前,許家已欠下房屋署兩個月租金,並遭房署發信警告,許太遂向本報求助,盼解燃眉之急。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有見其困境,即時撥款6,000元助她應急。
捐款編號:C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