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國內作家章詒和的新書《伶人往事──寫給不看戲的人看》,作者在書中憶起父親曾對她說過一句話:「好的東西都令人不安。如讀黑格爾、看歌德、聽貝多芬。」
章舊事重提的這句說話,用於書中一篇以一代名伶言慧珠生平往事為題的文章作個引子。言是天才橫溢、艷光四射的絕色名伶,曾經紅透半邊天,卻在文革期間不堪受辱,最後走上自絕之路。
章憶述自己曾有幸欣賞過言慧珠在舞台上的精湛絕藝,感覺偏偏是稍稍不安的。正是中了父親那句說話,事情來得太好太美的時候,人難免會暗暗害怕起來,擔心是無以為繼,完美從來是鏡花水月,頃刻間頓成泡影。
因為彈指間擦身而過,你才會念念不忘下去,唯有在記憶中一點一滴粉飾太平,然後虔誠地放在理想的殿堂上供奉,靜靜地追憶那場有緣無份的相逢。
而且,再好的東西多數卻是飽受詛咒,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像章在書中描繪的言慧珠,或是其他伶人的故事。他們匆匆在世上走一轉,留下了光輝的事跡,但遺下更多傷感的往事。他們的風光,映襯各自的淒涼,不完美中的遺憾,才切切實實演繹出生命中無可奈何的缺憾美。我們有太多的說話和藉口去安慰自己要看淡人生的失落和無常:「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珍惜的應是過程而不是結果。然而假若一席盡歡而歸,你註定莫失莫忘,心思思當然是再約原班人馬歡聚一堂,到頭來難免發現終是人面全非,此情不再。原來最好的感覺已經出現,但同時又逐漸遠去,快樂只可以淺嘗即止,你不強求她自然會來,你找她嗎?她偏偏遠遠躲開!當你感到得到一切的時候,更應有失去一切的準備,盈滿則虧,物極必反。當換了人間才懂惘然,已經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