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玄學家麥玲玲表示,「六月飛霜」、「八月飛雪」這類異常天文現象,在古時被視為一種不祥的兆頭,通常是因皇帝或政府領導人在施政方面不得民心,招致天怒人怨。發生的地方短期內或會出現政局或金融市場不穩。而本港上月也曾出現過落雹,就被理解為與港府強硬推銷開徵「銷售稅」引起民怨有關。
愈多人目擊愈嚴重
麥玲玲表示,根據過往經驗,出現的這種異常天文現象的地方,往往在一百日內便會發生一些突發性事件,飛雪、飛霜出現的範圍愈廣泛、愈多人目擊,就代表情況愈嚴重。
她認為,深圳這次出現「八月飛雪」,並非很多人目擊,相信影響不大:「香港上月24日出現落雹,從農曆計,先係『六月飛霜』,要說有影響,肯定比深圳這次嚴重。」
「六月飛霜」的傳說最先出自春秋時代,燕國賢臣鄒衍,被奸臣陷害入獄。當時正值農曆六月暑天,鄒衍在獄中仰天大喊,上天突然落起大雪。燕惠王見此異象,相信鄒衍蒙寃,於是將他釋放。而元代戲曲大師關漢卿以此創作了《竇娥寃》而聞名於天下,此後但凡有寃情者,皆以「六月飛霜」來形容。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