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過去5年的強勁升勢後,商品股在今年第2季走勢反覆,令投資者開始質疑:「究竟商品股的牛市是否已經結束?」
我們則認為,由於不少資源行業仍面對長期結構的供應失衡問題,全球對天然資源的需求亦無減退迹象,故此,儘管近期市況波動,卻仍無損商品股的長線投資價值。
新興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天然資源庫存量減少,以及多年來投資不足,導致供需緊張,都有助繼續推動資源股上升。即使經過第2季的調整,摩根士丹利世界金屬及礦業股指數仍較去年同期升近6成。在過去12個月,鋅價更錄得近兩倍升幅,銅價亦上升逾1倍。
低潮期投資不足
就需求方面而言,環球經濟持續增長,加上工業生產加速,均正加劇商品原料的需求。除石油外,中國是目前各種商品的最大消耗國,於大部份環節佔全球總需求量達23%至30%。中國政府對工業化的意向有增無減,例如計劃將鐵路網擴大至現有規模的4倍,以及大幅增加核電廠數目等,均意味着中國對商品的需求有可能在2010年前增多1倍。
至於供應方面,由於過去資源價格曾經長時間持續低企,導致投放在增加產能上的資金不足,而新增產能卻需時最少5年才可令資源得以開發,因此一旦面對需求急增,業內卻未能迅速增加供應作出配合的話,便會產生求過於供的結構失衡問題。
以石油為例,目前全球對石油的需求正以每天超過300萬桶的速度增長,然而由於多年來對勘探及煉油設施的投資不足,加上油田儲存量減少,以及發生伊拉克戰事衝擊和美國在去年秋季受颶風吹襲等接二連三的事件,已導致剩餘的產油能力不再足以應付全球需求的急升。
鑽石是另一同樣面對求過於供的稀有資源。由於中國有能力購買奢侈品的人愈來愈多,所以在不久將來,中國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首飾市場。然而,勘探鑽石卻充滿不明朗因素,而新發現的鑽礦亦不多,以致供應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目前,鑽石礦產儲備已降至低於20年水位。
分散風險增效益
由於商品供求問題不會一夜之間解決,我們預期,當投資者的焦點重投在這些實質因素時,天然資源股將會重拾長期升勢。更重要的是,天然資源行業股份與其他資產類別的相關程度通常較低,把這類股份加入投資組合,可更有效地發揮分散投資的效益。
投資者如欲為現有的投資組合加入更多元化的回報來源,不妨考慮在投資組合內加入以環球天然資源為主題的基金。
崔永昌
JF資產管理投資資訊總監
(www.jf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