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果二十年前北京當局不是全力阻撓香港電台公司化,那香港電台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公營廣播機構,過去多年來很多關於港台節目的政治爭議根本不會出現。
若果香港電台在八十年代開始就走上公司化的道路,擺脫政府部門的身份,那最近幾年一再出現的管理問題、違反政府部門守則問題根本早已解決,特區政府也不需要考慮空降政務官或甚麼高層官員進駐港台整頓整頓。
只可惜歷史是沒有如果的。實際的情況是,香港電台過去二十年來都無法擺脫既是政府部門又是公共廣播機構的尷尬身份,香港電台過去二十年來都無法藉着公司化蛻變成像BBC那樣的獨立公營廣播機構,甚至有不少聲音要求港台成為政府的喉舌,為政府政策保駕護航。於是,有關港台節目的政治爭議始終不絕於耳;於是,港台的內部管理問題始終無法根治。我們認為,讓港台繼續留在政府架構內不僅無法解決港台面對的長期問題,反而會令問題進一步惡化,因此,港台的地位及運作方式必須改變,而最合理可行的變革就是讓港台公司化,令它變成一家獨立於政府、政黨的公營廣播機構。
事實上港台既是傳媒又是政府部門的雙重身份本身已蘊含着重大的矛盾。傳媒的功能是監督及批評政府包括特首的施政,可特首及政府高層官員是港台的「老闆」,控制着港台的財政及人事任免;港台若要發揮傳媒的監察角色,便需要不偏不倚甚至是不留情面的指出及批評「老闆」的失誤,把「老闆」弄的灰頭土臉。這樣下來,政府高層跟港台之間便會不斷出現磨擦及矛盾,希望港台能「聽聽話話」的壓力便會不斷上升,過去多年來圍繞港台的政治爭拗如政治諷刺節目被批評為低俗及陰陽怪氣就令人擔心政府高層要港台「收聲」。但若果讓港台脫離政府及走向公司化,特首及政府高層便不再是港台的「老闆」,港台便可以真真正正成為面向市民的獨立媒體;到時候不管特首喜不喜歡,港台都可以全力監察及批評政府政策、都可以按市民的意願決定是否播賽馬或金曲節目。
讓港台公司化除了可以從根本改變港台的尷尬地位外,對香港的政治發展也有積極作用。誰都知道,香港的政治生態正隨着曾特首的「親疏有別」政策而出現重大變化,原來在政黨之間保持中立的特區政府已放棄這樣的原則,改為一面倒的支持某些親政府的政黨,並且把愈來愈多政治資源投放在屬意的政黨身上,令他們不斷壯大;特首及政府主要官員一再現身支持這些政黨的活動及計劃成立副局長之類的政治職位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假若港台繼續留在政府架構內,它將難以擺脫曾特首的「強政」作風,它將難免受到「親疏有別」政策的左右,甚至無法在政黨角力中保持中立,這對香港成長中的政黨政治是不健康及不利的。相反,若果港台及早脫離政府及走向公司化,那不管曾特首一面倒支持哪個政黨,港台依舊可以不受影響,港台依然可以在政黨角力中保持中立,並成為各政黨都可公平、均衡參與的言論平台;這對香港的政治發展不是有利得多、健康得多嗎?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