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類濫用抗生素飼養動物,令豬、牛減少病痛,結果動物體內出現抗藥性,惡菌無法消滅,長期滋生其內,人類進食肉類等同吞入惡菌。本港首項有關食用動物含惡菌的研究發現,3.1%牛、3%白鴿及2%豬的肉類樣本帶有具抵抗多種抗生素的惡菌,人類食用後惡菌可致尿道炎、肺炎甚至敗血症。此惡菌已殺入本港社區,有專家估計全港每年約有數千宗感染個案。 記者:梁洵瑜、白琳、林社炳
上述研究由食物環境衞生署與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合作,研究本港食用動物含廣譜酶大腸桿菌情況,由2002年8月至12月期間,在本港屠房及批發市場取了734個不同食用動物的樣本化驗,結果發現3.1%牛隻樣本、3%白鴿及2%豬隻樣本的腸臟帶有廣譜酶抗藥性大腸桿菌,雞、鴨及鵝隻樣本沒有問題。比率較日本為高,日本在牛糞發現1.5%樣本帶有同類惡菌,0.7%牛屠宰後的軀體帶有此菌。
負責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副教授何栢良稱,惡菌的基因與人類的廣譜酶大腸桿菌一致,證明人類可從食用動物中感染超級惡菌,「呢啲樣本係喺我哋每日食嘅豬、牛搵到,食咗落肚,我哋同樣會帶有呢啲細菌。」
可致尿道炎肺炎感染
他解釋,這種大腸桿菌含有具抗藥能力的酵素,可傳染其他細菌,並存在於動物腸內,進食未熟肉類就能染上。惡菌存在於人類的腸內,健康時未必會病發,體弱時即伺機行動,導致尿道炎、盲腸炎、肺炎甚至引致敗血症,盤尼西林及第三代頭孢子素等常用抗生素已無效,須用上碳醯胺機類抗生素,不適當治療足以致命。
近年由惡菌導致感染的個案有上升趨勢,現時約兩成大腸桿菌屬廣譜酶抗藥性大腸桿菌,何栢良估計每年全港約數千宗不同感染個案,直迫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感染情況,更蔓延至社區,曾有研究證實一成六的門診病人帶有廣譜酶大腸桿菌。
何栢良直指,全球有多達一半的抗生素用於動物,世界衞生組織早已建議減用動物抗生素,也不應使用人類抗生素餵飼動物,「尤其唔好用人類用嚟救命嗰啲抗生素」,以免出現人類有病無藥醫境況。
肉類未熟最易傳病菌
市民要減低「惡菌入口」風險,必須把肉類及內臟清洗乾淨,然後徹底煮熟。何栢良表示,「只要將啲肉煮熟,大腸桿菌就會死,但好多人灼吓啲牛肉就食,可能會唔夠熟」。
世衞建議各地政府應監察食用動物含惡菌情況,但本港食環署並無在恒常食物監察上檢驗抗藥細菌,只化驗肉類是否含禁用或超標抗生素。漁農自然護理署則有派獸醫定期巡查農場,每次禽畜生病,農場負責人也會通知該署尋求醫學意見。
農夫誤信抗生素補身
立法會議員李華明認為,在牛豬身上發現惡菌情況嚴重,食環署應作定期檢驗,「呢樣係食物安全中心一定要做嘅嘢」。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勞永樂指出,飼養者對抗生素迷信,「佢哋相信每日畀少少抗生素,禽畜就會快高長大,當然唔係真。」他警告,「當啲細菌有抗藥性,最終人類好多病都會好難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