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早前數度上衝,恒指多番上試17000點大關,在該段飆升期間,國企股可謂「斯人獨憔悴」,好像在7月中,恒指由15900多點起步,大幅升至17100餘點,其間H股指數僅上升了數百點,由6600升至6800多點,反映H股指數明顯落後大市。
附圖是恒指及H股指數的升幅比較,以2月1日為起步點,圖中可見,近日H股指數由跑贏大市,轉為落後於恒指。促使國企股升勢放緩的因素頗多,例如近期國內推出多項降溫措施,好像近期中央先後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比率,其次便是力度愈來愈強的壓抑內地過熱樓市措施等,引致機構投資者對國企股看法轉趨審慎。
除了一些基本因素影響到近期國企股的表現外,筆者感到上周港交所剛推出的第2階段收窄股份買賣差價措施,亦間接促使H股指數升勢放緩。
由於這一輪的收窄股份買賣差價措施,是針對股價在2至20元間的股份,在恒生指數3大重磅成份股滙控(005)、中移動(941)及和黃(013)已佔恒指比重達53%,同時這3股的股價遠高於20元,基本上不太受這次收窄差價措施影響。雖然恒指成份股中亦有些股份的股價低於20元,例如電盈(008)、德昌(179)等,但它們合共佔恒指比重僅22%餘,故影響力度相對輕微。
股價單日波幅普遍下降
至於H股指數便極為不同了,在38隻H股指數成份股中,暫時只得3隻的股價是高於20元,包括富力地產(2777)、平保(2318)及中興通訊(763),另南航(1055)股價低於2元,其餘34隻成份股的股價皆在2-20元之內,故直接受縮窄差價影響。
在縮窄差價後,近期不少國企股的單日波幅皆有收窄的趨勢,例如建行(939),它由年初至前周五(7月21日)的每日高低位相距平均為8仙,近日其每日波幅卻縮窄至平均僅得4仙,例如昨日,其高低位分別為3.36元及3.4元,高低位相距4仙。此外,其他國企股如中財險(2328)、中石化(386)等,皆有縮窄單日波幅的情況。
筆者推測,除了國企股的基本因素外,近期實施的收窄買賣差價措施,相信亦是引致近日國企股走勢乏力的另一原因。國企股乏力,H股指數又怎能大幅上衝?故國企股可能是收窄差價的間接受害者。
據報道,內地新股上市的步伐將會加快,有不少A股新股推出市場,因而令近日內地股市受壓,反覆偏軟。筆者估計,內地股市經一段時間下挫後,應是另一次趁低吸納2823及其他A股基金的時候。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