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試行一年 編碼器助保私隱<br>5私院參加共用病歷

醫管局試行一年 編碼器助保私隱
5私院參加共用病歷

【本報訊】醫院管理局為期一年的電子病歷共享試驗計劃,至今已有五間私家醫院、300名私家醫生及20多間安老院參加,它們獲得病人授權後,可在互聯網查閱公立醫院的病人病歷,以作診症參考。但為了平衡病人私隱,醫管局現階段不會將精神病和愛滋病等敏感資料列入共享病歷。 記者:趙燕婷

醫管局公私營醫療合作委員會召集人蔡啓明醫生表示,本港不少長期病患者會在醫管局轄下醫院覆診,同時向私家醫生求診,電子病歷共享有助私家醫生或醫療機構,查閱病人在醫管局轄下醫院和診所的所有病歷,以作出全面的評估。計劃也適合安老院院友,蔡啓明解釋,若安老院駐院或訪院醫生可查閱長者病歷,並提供適切治療,長者或可減少前往醫管局轄下醫院覆診。

三組密碼方可查閱

為確保病人私隱不會外洩,參與計劃的病人會獲分發一組固定密碼,醫生或醫療機構則獲發一組固定密碼及一個每分鐘轉換密碼一次的保安編碼器,醫生需在互聯網上輸入上述三組密碼,方可查閱病人病歷。但蔡啓明稱,現階段不會將精神病和愛滋病等敏感資料列入共享病歷。
自今年4月計劃推出,有逾500名病人登記,另有五間私家醫院,包括養和、聖保祿、浸會、聖德肋撒和仁安,以及逾300名私家醫生和20多間安老院參與計劃。醫管局將於明年3月檢討計劃。
香港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質疑,既然已獲得病人授權,醫生應可查閱所有病歷,否則難以做到全人照顧,「都要知道佢食緊乜嘢藥,睇吓開藥時要唔要避忌」。他又指:「如果唔知道係愛滋病,醫生可能冇咁小心,萬一接觸到啲血,對醫生都有危險。」他相信醫管局會逐步開放病歷。

參與電子病歷共享的醫生,會獲發保安編碼器,確保病人資料不會外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