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金融市場今年底,按世貿時間表,向外資行全面開放。消息透露,中國業務發展一向早着先鞭的東亞銀行(023)創先河,正計劃將現時該行內地分行的地位,在配合內地法規容許下,註冊申請為本地認可機構(localincorporation),即成為東亞銀行在內地的全資附屬公司,管理層擬於短期內,將有關建議書提請董事會批准,然後展開籌備工作。
【本報訊】據悉,從外資行分行轉變為享有法人地位(legalentity)的本地認可機構,最大好處是日後可在當地發行債券,吸收資金,而經營條件會全面享有國民待遇,如稅率徵收及推行存款保障計劃,長遠更可為該行分拆中國業務上市鋪路。
經營條件享國民待遇
不過,成為內地註冊的認可機構後,東亞中國需要接受中銀監的全面規管,而母公司東亞銀行則繼續接受本港金融管理局的全面監管。
東亞執行董事陳棋昌對有關查詢,以即將公布業績為由,拒絕評論。中國銀監會正因應世貿過渡期結束,配合國務院法制辦,進行外資行監管法規修訂工作。
據悉,目前中銀監就外資行本地認可機構條例,進行非正式諮詢,該會主席劉明康上月初出席本港銀行公會演講時便指出,內地市場開放後,外資行可循兩條路向(dual-tracksystem)營運,以外資行內地分行或註冊成立為本地認可機構,後者可以享受100%國民待遇。
總部選址京滬二揀一
消息指出,東亞現時在內地的資本,已超過30億元人民幣,上述建議若獲董事會認可,該行將透過目前設於北京的分行,或上海分行的中國業務總部,任擇其一作為申請註冊的根據地,但具體申請時間表,仍要視乎內地法規而定。
東亞在內地擁有11家分行、10家支行及6個代辦處,該行今年「五.一」黃金周前,便已向中銀監遞交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申請,並且成為三家第一批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之一,現時亦有望成為最早申請本地認可機構的外資行。
恒生也有意遷往內地
另外,恒生銀行(011)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昨日表示,該行經常檢討是否有需要把中國業務總部由香港遷往內地;而內地有關部門正在考慮,市場真正對外開放時,引入本地註冊法規,並正處於諮詢階段,如果落實引入的話,恒生便沒有其他選擇,肯定要把中國業務總部遷往內地,所在地是北京抑或上海則未有定案,但將會時刻檢討。
柯清輝其後接受查詢時承認,中銀監很早以前,已經非正式地諮詢業界有關實行本地註冊的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