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由滙豐控股(005)打響頭炮,為一眾藍籌股的中期業績發布揭開序幕。滙控上半年純利上升15%至680億港元,創歷史新高。主席葛霖表示,環球股市在上半年大部份時間都持續向好,令投資流向有所擴張,集團亦致力把各經濟成熟地區所發展的產品和服務輸出到增長較快的新興市場。所以,集團除稅前利潤約有兩成的增幅是來自這些新興市場的,當中包括巴西、中國內地、印度、馬來西亞等。葛霖亦表示,會繼續等待機會收購合適的項目,特別會加倍留意新興市場。
從滙控的業績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新興市場在市場上的地位正與日俱增。事實上,除了滙控外,全球不少國際企業近年所錄得的業績增長,有不少都是來自新興市場。
無疑,相對於已發展國家而言,新興市場近年一直保持高速的經濟增長,以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新興國家為例,今年上半年都取得逾10%的經濟增長成績,最近中國公布第2季經濟增長率更達11.3%,創下近10年的新高。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上升,為各大國際企業提供了吸引的投資機會。
其他新興市場如俄羅斯則持續受惠於高企的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前景仍然看好。另外,拉美各國在成功削減公共債務後,亦已擺出經濟擴張的姿態,其中委內瑞拉、阿根廷等國的經濟增長都在9%以上,秘魯經濟在第1季更錄得10.7%的驕人增長,而非洲國家的經濟活動也有望達到近30年來的最高水平。這些利好因素,讓新興市場在過去數年表現屢創佳績,成為投資者的天堂。
增長迅速 投資天堂
直至今年5月,在市場憂慮美國加息周期將會延長的情況下,環球股市大跌,投資者亦開始厭惡風險,令新興市場成為被拋售的對象。根據新興組合基金研究(EmergingPortfolioFundResearch,EPER)的統計,今年6月新興市場基金錄得的淨流出為自1995年該機構開始統計資金流向以來最高的1個月。也就是因為這個調整,把新興市場整體的預期市盈率壓至過去5年平均值的下限,市場預計當地企業盈利增長僅逾15%。近期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再次發表鴿派言論,指可能會暫停加息,加上大部份新興市場的強勁基本因素未有實際變化,似乎新興市場仍有上升空間。
新興債券 評級不低
若然讀者們仍希望投資於新興市場,同時又想減低風險,可考慮持有部份新興市場債券,事關相對於股票來說,債券一向有較強的抗跌力。
儘管在5月的大跌市中,新興市場債券亦難免受壓,但跌幅仍較股市為低。以JP摩根的新興市場債券指數來衡量,新興市場債券相對於美國國債的息差在5月初曾錄得174點子的新低,到6月底時息差曾擴大至238點子。然而,息差已再度收窄,近期更見收窄至少於200點子的水平。
事實上,目前由新興市場發行的債券中,有近半被評為投資級別,遠高於2001年時投資級別的只有30%。在過去的10年來,多個新興國家已建立起自己的外滙儲備、鞏固其金融體系,以及成功把經常賬收支由赤轉盈。過去曾經歷金融危機的國家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及俄羅斯等,近年更積極回購其美元債券,減低自己的外幣負債水平;截至今年7月13日止,今年在JP摩根指數中的債券已有6.3%在市場上消失。很多發行商更傾向發行本土貨幣債券,進一步減低環球經濟突變的影響。
風險取向 最大變數
15年前,投資於新興市場債券的年回報有接近20%,回報可以媲美股票投資,但隨着債券孳息由超高水平回落,快錢和對沖基金的資金已離開這個市場。近年,新興債市的波動大為降低,穩定性以及信貸風險有所改善,反而吸引了更多傳統的債券投資者,例如退休基金便正在認真地考慮投資新興市場債券的機會。
當然,在目前地緣政治緊張的情況下,投資者對風險的胃口可能會有突如其來的轉變,這也是投資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的一個變數。因此,讀者們宜採用長線投資的態度,才能在這個高風險的市場中獲取可觀的投資回報。
莫健歡 常務董事
凱萬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