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個案七成由飲食引起

大腸癌個案七成由飲食引起

【本報訊】焗豬扒飯、乾炒牛河是不少港人的至愛,卻也是導致大腸癌的元兇。有研究預計,四年後本港大腸癌的每年發病人數將近5,000人,並將超越肺癌成為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專家表示,「高脂低纖」的飲食習慣是致病主因,約七成患者其實可通過改變飲食習慣而避免。

改飲食習慣可預防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總監羅振中昨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2003年本港有超過3,200個大腸癌新症個案,成為發病率第二高的癌症,僅次於肺癌,並預料到2010年發病人數將逾4,800人。
羅振中續指,有兩成患者入院時已屬第四期,「好多人忽略咗大腸癌嘅初期病徵,例如大便出血等」。他又表示,患者多在50歲後才發病,原因多與「多肉少菜」的飲食習慣有關,並強調僅有約一成病例由遺傳引致。
出席同一節目的東華東院營養部主管梁胡敏慈引述外國研究稱,約66%至75%的大腸癌個案可通過改善飲食習慣來避免。
梁胡敏慈建議,市民平日應該多做運動及以「高纖低脂」為日常飲食原則。
她指出,由於油脂在烹調過程中會溶解,餸汁含有頗多脂肪,「用汁撈飯就會吸收大量脂肪」。她舉例指,單是一客焗豬扒飯已超過一個成年男性的每日脂肪攝取量(見表),此類高脂食品市民應盡量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