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發大水,一家農場養的兩條鱷魚一死一失蹤。失蹤鱷魚後來被公安找到,十槍打死。
農場員工也不浪費,將死鱷魚剝皮斬件,煮了一鍋,大快朵頤。
於是有人想起香港那條在山貝河發現的鱷魚,說真是同鱷不同命,同在珠三角,香港是天堂,不但人過得好,就算鱷魚到了香港,也得到人道對待。
聽了這話,我真想請這些「人道主義者」到香港濕地公園去跟這條叫「貝貝」的鱷魚同床共寢,睡上一晚,看他們還會不會那麼感性詩意,「貝貝」長「貝貝」短那麼充滿親切感。
那真是一次肉麻當感情的偽善表演。
山貝河發現了一條鱷魚,漁農署大發善心,不將會咬死人畜的鱷魚就地正法,遠水救近火,往澳洲請了一個專門捕殺鱷魚的鄉巴佬,美其名曰「捕鱷專家」,規定他一定要人道地生擒。結果無功而還。後來只好捨洋用土,從番禺請了個專門捕殺鱷魚的「專家」鱷魚釗,規定生擒,結果也沒得手。
最後那條鱷魚自投羅網,漁農署將牠養起來也就算了,卻又出「肉麻招」,竟聯合香港電台,動員全香港人來替牠命名,據稱由此還「牽動了全港人的心」,將膚淺肉麻的反智大行動推上高峰。
如果當初山貝河裏發現的鱷魚不是一條,而是二十條,香港漁農署乃至那麼多被「牽動的香港人心」,是希望將每一條都小心活捉好好飼養,還是請一隊大槍隊來,將到處散發的鱷患迅速撲滅?
比起這種肉麻的偽善,珠三角農民兄弟樸實得多,槍響鱷死,人畜平安,還有一頓鱷魚肉吃,讓人聽了都痛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