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力無限:抗酸劑腸胃藥宜餐後一小時服用

藥力無限:抗酸劑腸胃藥宜餐後一小時服用

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藥物作用是要紓緩胃部不適的症狀,降低胃內的酸性和胃蛋白的活性,增強胃黏膜的防禦能力,藉此促進潰瘍癒合,及防止胃腸潰瘍復發或嚴重併發症的出現。
藥物可分為(一)抗酸劑(二)胃酸抑制劑(三)黏膜保護劑(四)殺滅幽門螺旋桿菌的藥物組合。
今次先談抗酸劑,抗酸劑是一些弱鹼性的藥物,有中和胃酸作用。有些藥物如magnesiumtrisilicate還可覆蓋胃黏膜或潰瘍面,起保護作用。Aluminiumhydroxide、Magnesiumhydroxide、Magnesiumcarbonate等都是常用的抗酸劑。

藥丸應咬碎吞服

使用單一成份如含鋁的抗酸劑可導致便秘,或使用含鎂的抗酸劑可導致肚瀉,所以現時常合併兩種抗酸劑使用來減少副作用,這類藥物適合短暫紓緩症狀,可在預期或出現症狀時才使用。混合鎂、鋁的抗酸劑常加入simethicone,可紓緩胃腸氣過多所引致的不適。
抗酸劑藥水較藥丸更強效,但藥丸咬碎後才用水吞服,效果會較佳。如空腹服藥丸,藥物的效力短暫,餐後一小時服,藥物效力可持續較長。通常這類藥物不應與其他藥物同時間服用,因為抗酸劑可通過改變酸鹼度或與其他藥物結合形成不易溶解的物質,有可能降低其他藥物的吸收,兩者應相隔二小時才服用其他藥物。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逢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