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005)與恒生(011)率先公布中期業績,為藍籌股中期業績公布揭起序幕。在滙控公布業績之前,市場普遍對其中期盈利增長預計由2%至11%不等,盈利預測算不得是很好,而分歧亦頗大。
結果,滙控的盈利增長勝於預期,中期股東應佔溢利升至87.29億美元,增幅達到14.9%,每股盈利增長也有13%。對滙控來說,這是一個不俗的增長數字。
如果以銀行的市值計算,論世界銀行的排名,第1位為花旗銀行,第2是美國銀行,而滙豐銀行則排名第3位。
因為盈利的基礎大,所以要有大幅增長比較困難,但業績公布前後,仍令恒生指數一度超越17000點水平,而滙控與中移動(941)就成為推動恒指上升的火車頭。
如果把滙豐與花旗銀行或美國銀行比較,幾間銀行的投資策略有所不同。雖然全部都是國際銀行,在全球各地都有大量據點,但論業務分散程度,滙豐這方面做得比較多,其餘兩間銀行都較倚重北美的業務。
北美踏入收成期
經歷過多番擴張和收購合併之後,滙控的銀行業務已相當分散。香港業務佔集團業務21.2%,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部份,但已經比10年前的貢獻少得多;亞太其他地區只佔13.2%,而歐洲方面業務佔集團貢獻28.8%,也是相當重要的地區。但論及最重要的,仍是北美業務,佔24.1%。
可能是滙控幾年前收購北美業務的收成期已經來臨,北美業務開始為集團帶來可觀盈利;但也有分析員擔心,如果北美的壞賬上升,會影響集團未來盈利的增長。至於南美業務只佔2.7%,尚處於起步階段。
從滙控的業務分布來看,貫徹了分散市場風險的原則,比起依重單一市場的同類銀行,面對的風險會低一些,難怪滙控的市盈率會比同類銀行略高。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